• 宪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宪法

11 2.9折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叶中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2

上书时间2024-11-23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叶中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3
  • 版次 2
  • ISBN 9787040162172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5页
  • 字数 540千字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宪法》在认真总结和吸取我国宪法学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大丰富和更新了宪法学教学内容,显著地调整和完善了宪法学课程体系。全书共分三编二十三章,论述了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和宪法的实施。
【作者简介】
  周叶中,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武汉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务部部长,现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出版著作20余部,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10余篇。
  2005年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目录】
第一编宪法总论
第一章宪法学导论/l
第一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
一、宪法学概念/1
二、宪法学分类/3
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外国主要国家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
一、宪法学体系/15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
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
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
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
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
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宪法的概念/22
二、宪法的分类/35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
二、宪法的发展/45
第三节  宪法结构/5l
一、宪法结构体系/51
二、宪法规范/54
三、宪法渊源/6l
第四节  宪法作用/64
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
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
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
第五节  宪法修改/7l
一、宪法修改概说/7l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
四、宪法修改程序/79
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
一、宪法解释/83
二、宪法监督/88
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
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
二、1954年宪法/120
三、1975年宪法/123
四、1978年宪法/126
五、1982年宪法/12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13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147
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
二、工人阶级的地位/148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150
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
五、爱国统一战线/1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
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
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
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65
一、中国共产党/16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
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180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
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
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188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
一、性质和组织/192
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
二、非公有制经济/205
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一节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
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
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
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
第三节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2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
制度/23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
途径/237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
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
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
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
第九章选举制度/246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
第二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
一、选区划分/256
二、选民登记/257
三、选举投票/258
四、代表辞职/258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
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
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
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
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
第五节  罢免制度/272
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
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
三、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
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
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
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
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
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
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
三、财政自治权/306
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
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
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3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
指导方针/314
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
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
第十二章国家象征/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324
一、国旗/324
二、国徽/326
第二节国歌/327
第三节  首都/328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
第一节公民与国籍/331
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
二、公民的要件/332
第二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336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
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
一、人权的概念/338
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
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
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346
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
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
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
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
第二节平等权/35l
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
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
三、平等权的内容/354
第三节政治权利/355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
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
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
三、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364
第五节人身自由/365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
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
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
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
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
三、劳动权/375
四、休息权/377
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
第七节  文化教育权利/380
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
二、受教育权/381
三、文化权利/382
第八节监督权/384
一、监督权概述/384
二、批评、建议权/385
三、检举权/385
第九节请求权/386
一、请求权概述/386
二、申诉权/387
三、控告权/387
四、取得赔偿权/388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
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
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
五、责任制原则/426
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
七、反腐倡廉原则/428
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
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
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
第十七章中央国家机关/433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
一、性质与地位/433
二、组成与任期/435
三、职权/437
四、工作程序/439
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43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7
一、性质与组成/447
二、任期/448
三、职权/448
四、工作程序/451
五、委员长会议/45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乖国主席/453
一、产生和任期/453
二、职权/45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455
第四节  国务院/457
一、性质和组成/457
二、领导体制/460
三、职权和会议制度/46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其他行政机构/463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65
一、性质和地位/465
二、组成和任期/466
三、职权/467
四、领导体制/46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469
第十八章地方国家机关/470
第一节行政区划/470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470
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47l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471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471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476
第三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78
一、性质和地位/478
二、组成和任期/478
三、职权/479
四、领导体制/479
五、所属各工作部门/479
六、派出机关/48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80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的历史演变/480
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482
三、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487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48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90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91
一、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权/491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9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496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498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501
六、行政长官负责制筒析/503
第十九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一节人民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发展/5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机关/5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二节  审判机关/50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508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监督体制/509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51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51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宪法原则/517
第三节检察机关/52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52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522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52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525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划分/526
六、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529
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制度/530
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532
后记/534
再版后记/536
第一编宪法总论
第一章宪法学导论/l
第一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
一、宪法学概念/1
二、宪法学分类/3
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
第二节  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一、外国主要国家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
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
一、宪法学体系/15
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
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
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
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
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
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宪法的概念/22
二、宪法的分类/35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
二、宪法的发展/45
第三节  宪法结构/5l
一、宪法结构体系/51
二、宪法规范/54
三、宪法渊源/6l
第四节  宪法作用/64
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
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
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
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
第五节  宪法修改/7l
一、宪法修改概说/7l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
四、宪法修改程序/79
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
一、宪法解释/83
二、宪法监督/88
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
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
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
二、1954年宪法/120
三、1975年宪法/123
四、1978年宪法/126
五、1982年宪法/128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13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147
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
二、工人阶级的地位/148
三、农民阶级的地位/150
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
五、爱国统一战线/15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
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
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
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
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65
一、中国共产党/16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
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180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
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
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
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188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
一、性质和组织/192
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
二、非公有制经济/205
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
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一节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
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
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
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
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
第三节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2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
制度/23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
途径/237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
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
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
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
第九章选举制度/246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
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
第二节  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
一、选区划分/256
二、选民登记/257
三、选举投票/258
四、代表辞职/258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
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
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
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
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
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
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
第五节  罢免制度/272
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
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
三、人民代表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
第十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82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
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
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
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
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
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
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
三、财政自治权/306
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
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
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31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
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
指导方针/314
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
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
第十二章国家象征/324
第一节  国旗和国徽/324
一、国旗/324
二、国徽/326
第二节国歌/327
第三节  首都/328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
第一节公民与国籍/331
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
二、公民的要件/332
第二节  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
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336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
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
一、人权的概念/338
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
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
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
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346
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
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
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
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
第二节平等权/35l
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
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
三、平等权的内容/354
第三节政治权利/355
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
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
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
三、国家的基本宗教政策/364
第五节人身自由/365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
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
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
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
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
三、劳动权/375
四、休息权/377
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
第七节  文化教育权利/380
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
二、受教育权/381
三、文化权利/382
第八节监督权/384
一、监督权概述/384
二、批评、建议权/385
三、检举权/385
第九节请求权/386
一、请求权概述/386
二、申诉权/387
三、控告权/387
四、取得赔偿权/388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
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
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
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
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
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
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
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
六、其他义务/404
第五编国家机构
第十六章  国家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
第一节概述/407
一、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407
二、国家机关分类/4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历史变化/410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机构体系/410
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7
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8
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19
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体系/4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
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
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
五、责任制原则/426
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
七、反腐倡廉原则/428
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
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
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
第十七章中央国家机关/433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
一、性质与地位/433
二、组成与任期/435
三、职权/437
四、工作程序/439
五、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443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47
一、性质与组成/447
二、任期/448
三、职权/448
四、工作程序/451
五、委员长会议/45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乖国主席/453
一、产生和任期/453
二、职权/45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法律地位/455
第四节  国务院/457
一、性质和组成/457
二、领导体制/460
三、职权和会议制度/46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其他行政机构/463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65
一、性质和地位/465
二、组成和任期/466
三、职权/467
四、领导体制/46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469
第十八章地方国家机关/470
第一节行政区划/470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原则/470
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47l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471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471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476
第三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478
一、性质和地位/478
二、组成和任期/478
三、职权/479
四、领导体制/479
五、所属各工作部门/479
六、派出机关/48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80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政权的历史演变/480
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482
三、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487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488
第五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90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91
一、特别行政区和特别行政区政权/491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93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496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498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501
六、行政长官负责制筒析/503
第十九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一节人民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发展/50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机关/506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06
第二节  审判机关/50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508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职权和领导监督体制/509
三、人民法院的组成和任期/512
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制度/514
五、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宪法原则/517
第三节检察机关/521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521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522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524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525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划分/526
六、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529
七、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制度/530
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532
后记/534
再版后记/536
绪论…………………………………………………………………………………………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1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5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22
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26
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27
第一编宪法墨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35
第一节宪法释义…………………………………………………………………………35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44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48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5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5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67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74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89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89
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92
第三节宪法制定程序………………………………………………………………………94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97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概述…………………………………………………………………97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98
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102
第吗节权力制约原则………………………………………………………………………106
第五节法治原则……………………………………………………………………………110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115
第一节宪法形式…………………………………………………………………………115
第二节宪法结构…………………………………………………………………………120
第六章宪法规范……………………………………………………………………………127
第一节宪法规范概述………………
……………………………………………………127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133
第三节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137
第七章宪法关系……………………………………………………………………………142
第一节宪法关系概述……………………………………………………………………142
第二节宪法关系的主体…………………………………………………………………143
第三节宪法关系的内容…………………………………………………………………147
第四节宪法关系的客体…………………………………………………………………152
第八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156
第一节宪法的价值………………………………………………………………………156
第二节宪法的作用………………………………………………………………………161
第九章  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168
第一节宪法观念…………………………………………………………………………168
第二节宪法文化…………………………………………………………………………174
第十章宪法与宪政…………………………………………………………………………181
第一节宪政概说…………………………………………………………………………18l
第二节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85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187

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国家性质…………………………………………………………………………197
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197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20l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206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215
第十二章  国家形式(上)…………………………………………………………………220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220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5
第三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232
第十三章  国家形式(下)…………………………………………………………………237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说………………………………………………………………237
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239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241
第四节特别行政区………………………………………………………………………246
第五节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254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259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259
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266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269
第一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69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86
第三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290
第十六章选举制度…………………………………………………………………………294
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说……………………………………………………………………294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301
第三节选举的民主程序…………………………………………………………………305
第四节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309
第十七章国家机构…………………………………………………………………………312
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说……………………………………………………………………312
第二节代议机关…………………………………………………………………………315
笫三节国家元首…………………………………………………………………………327
第四节行政机关…………………………………………………………………………330
第五节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36
第六节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340
第十八章政党制度…………………………………………………………………………342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342
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51

第三编宪法实胞
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359
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359
第二节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365
第三节宪法实施保障……………………………………………………………………371
第四节宪法实施评价……………………………………………………………………380
第二十章宪法解释…………………………………………………………………………387
第一节宪法解释概说……………………………………………………………………387
第二节宪法解释的机关…………………………………………………………………392
第三节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395
第二十一章宪法修改………………………………………………………………………399
第一节宪法修改概说……………………………………………………………………399
第二节宪法修改的限制…………………………………………………………………402
第三节宪法修改的方式…………………………………………………………………405
第四节宪法修改的程序…………………………………………………………………408
第二十二章违宪审查制度…………………………………………………………………412
第一节违宪审查制度概述………………………………………………………………412
第二节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415
第三节违宪责任…………………………………………………………………………417
第四节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422
第二十三章  宪法秩序……………………………………………………………………426
第一节宪法秩序概述……………………………………………………………………426
第二节宪法秩序实现的因素分析………………………………………………………431
法律法规缩略语对照表……………………………………………………………………439
参考文献……………………………………………………………………………………442
第二版后记…………………………………………………………………………………446
后记…………………………………………………………………………………………44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