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23.6 5.2折 45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中洪 编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1

上书时间2024-11-22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廖中洪 编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185968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二十一世纪法学热点系列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的方式,通过对世界几个主要国家和我国民事诉讼体制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于这些国家民事诉讼体制与各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之间有关规律和联系的归纳、分析,力图从宏观上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有关研究的深化,以达到《民事诉讼法》修改能够与中国现实的社会状态,以及发展相匹配,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事司法救济发展的需要。 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七大部分,具体包括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的价值考察、两大法系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廖中洪,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侵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运用研究》等多部专著和著作。公开发表《人权保障与我国民诉法的修改》、《自由心证与法官心证来源》、《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民事程序立法中的国家本位主义批判》、《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立法体例之比较研究》等多篇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的价值考察

一、民事诉讼体制的界定

二、民事诉讼体制研究的价值

(一)有利于纠正目前学术研究中在方式、方法和思考角度上的误区

(二)有益于深刻认识和揭示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

(三)有利于为中国民事诉讼体制改革与完善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依据

第二部分 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

(一)罗马民事诉讼与德国民事诉讼

(二)日耳曼诉讼与德国民事诉讼法

(三)德国普通民事诉讼

(四)法国民事诉讼法对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影响

(五)德国统一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民事诉讼体制正式确立

二、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特征

(一)法院体制

(二)社会化诉讼模式——当事人自由的限制和法官权力的强化

(三)审前程序

(四)独立的证据调查程序(Selbstandiges Beweisverfahren)

(五)庭审程序

(六)判决

(七)救济程序

(八)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

(九)证据制度特征

三、德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一)19世纪末以来德国社会发展概况

(二)经济因素对德国民事诉讼体制发展的影响

(三)政治因素对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四)文化因素对于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第三部分 两大法系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

一、日本民事诉讼体制的历史演变:内在理路

(一)氏族法:裁判制度的生成背景

(二)大化改新与大陆法的继受:律令法时代

(三)镰仓、室町法:民事审判之独立

(四)幕藩法

(五)明治时期近代裁判法的形成

二、日本战后改革与现代法的形成:外缘影响

(一)波茨坦宣言与日本战后改革

(二)战后日本宪法下的民法修改与民事诉讼法修改

(三)战后日本民事诉讼法全貌

三、日本现行的民事诉讼体制

(一)诉讼体制概述

(二)大陆法与英荚法诉讼体制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以裁判为中心

四、法律移植困惑下的调停

(一)日本的法与调停

(二)调停解决纠纷的历史

(三)从昭和49年修正案看调停制度的发展方向

(四)未来的展望

第四部分 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

(一)古代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制度

(二)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发展

(三)衡平法的产生与发展

(四)19世纪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

二、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特征

(一)法院体制特征

(二)诉讼模式的特征

(三)民事诉讼特征

(四)证据制度特征

三、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影响

(二)经济方面的影响

(三)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五部分 美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美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

(一)殖民地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二)建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

(三)法典化时期的美国民事诉讼法

二、美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特征

(一)法院体制特征

(二)诉讼模式特征

(三)诉讼程序特征

(四)证据制度特征

三、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一)美国政治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三)美国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

第六部分 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

(一)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目的

(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否存在相应的民事诉讼体制问题

(三)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二、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特征

(一)审判体制方面的特征

(二)诉讼模式方面的特征

(三)诉讼程序方面的特征

(四)证据制度方面的特征

(五)执行体制方面的特征

三、中国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规定中值得吸收、借鉴的因素

(一)关于“辨告”程序的规定

(二)关于?誓审”程序的规定

(三)关于“直诉”程序的规定

四、导致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程序性规定与诉讼体制问题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

(二)社会治理观念方面的原因

(三)封建统治者对于司法审判功能、性质认识方面的原因

五、中国传统民事诉讼观念、意识和体制设置对于后世和现实的影响

(一)诉讼程序观念和意识方面的影响

(二)解决民事纠纷方式上的影响

(三)司法机构设置以及权限划分上的影响

(四)无视当事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影响

(五)传统审判监督制度设置对于现实审判监督程序制度设置的影响

(六)程序制度构建、设置和传统习惯方面的影响

(七)立法技术方面的影响

第七部分 中国现代社会与民事诉讼体制

一、中国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产生

二、中国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初步发展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二)北洋政府时期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时期

三、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一)1949年到1956年,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初期

(二)1957年到1976年,民事诉讼体制建设的瘫痪时期

四、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1978年至1991年,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二)1991年至今,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时期

五、中国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特征

(一)法院体制特征

(二)诉讼模式特征

(三)诉讼程序特征

(四)证据制度特征

六、《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诉讼体制之间的协调与配套

(一)法院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二)诉讼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三)诉讼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