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

19.7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育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1-20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育馥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1998-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11879
  • 定价 1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1页
  • 字数 147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剖析京剧中的道具———跷在本世纪的兴衰过程,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成因。为运用现代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黄育馥,1945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1982-198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1995年在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获人文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有突出贡献的中年专家。自1979年起,从事社会学领域内研究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1.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2.研究的背景

    3.论证的依据

  第二章 跷:奇异的京剧道具

    1.缠足与跷

    2.京剧行当的性别和个性分析

    3.跷的定义和分类

    4.硬跷

    5.软跷

    6.国外研究中对跷的误释

    小结

  第三章 跷在京剧中的应用

    1.京剧对跷功的引进

    2.京剧史上踩跷角色的变化

    3.跷功的训练

    小结

  第四章 跷的功能分析

    1.京剧的戏鞋及其社会内涵

    2.跷的技术功能

    3.跷的象征功能

    小结

  第五章 跷的废弃:王瑶卿对《儿女英雄传》的改革

    1.跷功大师余玉琴

    2.王瑶卿在《儿女英雄传》中的改革

    3.舆论对于王瑶卿改革的反应

    小结

  第六章 从跷看京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1.20世纪初废弃踩跷的社会—文化环境

    2.跷的废弃和1909—1937年京剧旦角形象的变化

    3.女性人物特征的变化

    小结

  第七章 从跷看京剧中性别结构的变化

    1.女演员的异军突起与跷的功能

    2.观众审美观的变化与跷的价值

    3.20—30年代京剧剧作家的女性观与跷的使用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今后的课题

    1.结论

    2.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附录

  I 访谈记录和信函(摘要)

    (1)访问程玉菁 

    (2)访问李金鸿

    (3)访问周金莲

    (4)访问赵德勋

    (5)访问秦雪玲

    (6)访问马玉秋

    (7)张美娟和齐英才来信

    (8)王荣增致李金鸿的信

  Ⅱ 余玉琴和王瑶卿艺术生活年表

  Ⅲ 跷在京剧中的使用及相关历史事件对照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出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