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二十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故(二十三)

21.63 7.5折 2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瑞琳 编;曹凌志、罗丹妮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1-17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瑞琳 编;曹凌志、罗丹妮 译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26222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6页
  • 字数 200千字
  • 丛书 理想国:温故书坊
【内容简介】
精彩依旧,2012年《温故》总页码256码,“影像”专栏特别刊出秦风老照片馆《陪都岁月》48幅图片,以形象直观的语言,展示了重庆作为陪都时的风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那段特殊的岁月。
本辑特稿《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年:黄杰日记问世的时代意涵》首次刊出了1949年3月黄杰的工作日记,真实再现了国民党在大陆下台前改朝换代的混乱情形。“人物”专栏江青《教我如何不想他》、张珑《母亲的日记:1937年张元济的几件家事》;“记忆”专栏祝万安《我在基层当法官》、杜高《我们经受的历史伤痛》、用欣《运尸记》、王碧蓉《忆袁世凯的六儿媳陈徵》。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
【作者简介】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特稿]专栏
徐宗懋《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年:黄杰日记问世的时代意涵》
黄杰文采不俗,写景写情,恰到好处,不似一般文人之滥情,毕竟军人虽感伤时事,但仍要面对每天实际的问题。此外,黄杰对于党政军人士往访和谈话的内容大要,纪录非常详实。这一部分参照其他人的回忆录,相互核实,对此历史人事物准确的考证,必然大有帮助。

[人物]专栏
赵映林《容闳与太平天国、曾国藩》
1881年,容闳以前半生精力促成的中国幼童出洋留学事业在中国守旧势力的反对下半途而废,让人扼腕叹息。中国幼童出洋留学计划的废止,让容闳对清政府仅存的一点希望化为泡影,之后,容闳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维新与革命的道路,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孙立川《将军白天与他的史学研究》
作为一名正直的职业军人,他在和平时代倾注全部心血写成的论著所具有的重要史学价值不可言喻。像白天这样的军事学家来研究这个军事战略失误的问题,其实也是抓住了太平天国为什么走向失败的历史教训,这不仅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史学研究角度。
李伟《生生死死说叶青》
章济塘《纪念沈昌瑞老伯》
沈昌瑞,江苏吴县人,1920年生,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抗战期间任军政部长陈诚将军的英文秘书。国共和谈时,他为美国特使马歇尔当翻译。沈老伯是我父亲的挚友。上一代风风雨雨半世纪,今日回首,内中的风波曲折,分分寸寸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丝丝入扣。
王碧蓉《忆袁世凯的六儿媳陈徵》
江青《教我如何不想他:一位最“平凡”的人》

[记忆]专栏
祝万安《我在基层当法官》
几十年风风雨雨,和新中国法制改革同行,深感我国法制建设的曲折、艰辛,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法律、法规比过去健全了许多,司法制度也比过去改善了许多,但司法腐败又成了难以根治的痼疾。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杜高《我们经受的历史伤痛:怀念亡友王正和肖里》
用欣《运尸记》
随着孔窑的掩埋,我已无从证实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但再不记下老妇人的口述,这离奇的运尸记也将被湮没,趁我的头脑还有记忆,赶紧笔录下这小小的一段,同时也希望,这样的故事不要再重演。
张珑《母亲的日记:1937年张元济的几件家事》
在我写回忆录《水流云在》时,凭的完全是自己的记忆,没有任何文字资料。最近回上海,我仔细地阅读了母亲残存的日记,模糊的记忆逐渐地清晰起来。尤其是1937年的那本,使我对那一年发生的事情更加清楚,记忆中的时间也更加精确了。

[影像]专栏
秦风《陪都岁月》
重庆这一地名,不仅因联系着战争岁月的记忆,更因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自身命运所发生的巨大转折,而被赋予了某种神圣的意涵。所谓“重庆精神”,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是国府和退据台湾的国民党方面凝聚民心、激励民众的图腾。

[往事]专栏
郑菁《内战期间的“特种教育”》
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市的民意机构:临时参议会》
季我努《近代美国军校中的中国留学生》
近代中国军事留美生虽然短暂地绽放过绚烂的光华,个别军事留美生甚至还孤峰高耸,可是在强大的军事派系面前,他们终究还是成为近代军事史的一个不起眼的“注脚”。他们当中有人形容自己是“故土上的异乡人”。
朱益华《明朝江南一座小城的公事》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