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
48.92
九品
仅1件
作者杨其静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1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其静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20546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4页
-
字数
19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 【内容简介】
-
中国模式的本质是什么?运行机制是什么?是否存在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试图从政府间关系以及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来寻找答案。《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批判性地介绍了联邦主义理论,并指出中国模式的基本制度特征是“经济分权、政治集中”。而非单纯的中央-地方分权。作者证明,中央-地方分权有利于加快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步伐,但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开明且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过,《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重点在于强调中国的转轨问题在本质上是发展问题。虽然分权和辖区间竞争可促使政府对工商企业伸出帮助之手而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容易诱使政府对某些弱势群体伸出掠夺之手。因此,中央对地方的分权和激励安排应适时调整,以便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之间达到某种平衡。
《市场、政府与企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随后的经验分析进一步显示:分权确实会促使地方政府向企业伸出帮助之手,只不过帮助对象主要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尽管帮助之手利于这些企业成长,但也容易诱使企业追求特殊的政治关联并导致其行为扭曲,危害社会公平;而令人宽慰的是,随着市场力量的发展,政治关联的影响力会大大下降。上述研究表明,强有力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分权有效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中国模式并不能轻易地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模仿。此外。政治关联的普遍存在是该模式的缺陷。因此引入包括国际竞争在内的市场力量是抑制其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
- 【作者简介】
-
杨其静,男,1972年12月生于重庆市北碚区。1992年9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7月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在剑桥大学发展经济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12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企业与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中国经济问题。博士学位论文《企业家的企业理论》分别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现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出版个人专著1本,与他人合作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
- 【目录】
-
第一章联邦主义与中国经济:一个初步批判
第一节联邦主义的起源及其基本思想
第二节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与中国经济
第三节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中央-地方关系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历史回顾:转轨与意识形态转变
第二节市场化制度变革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分权、地方政府与制度变迁模式转变
第四节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合作博弈
第五节分权和政府对制度变革的作用
第三章分权、增长与不平等
第一节封闭辖区中政府行为分析
第二节辖区间资本竞争与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
第三节本章总结
第四章最优分权与政治激励安排
第一节最优激励合约
第二节最优资源的处置权
第三节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简单比较
第五章财政分权与企业规模分布
第一节帕累托指数与Zipf法则
第二节估算各省企业规模分布的帕累托指数
第三节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本章总结
第六章政府补贴与工资差异
第一节工资差异成因的相关文献及研究假说
第二节补贴与工资差异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工资差异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市场力量与工资差异
第五节本章结论
第七章市场、政治关联与公司财务结构决定
第一节文献综述:财务结构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计量模型及分析
第三节本章总结
第八章个人禀赋、制度环境与创业决策
第一节文献综述:影响创业决策的因素
第二节相关调查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创业倾向的计量分析结果
第四节本章总结
第九章对中国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中国模式的本质与优势
第二节中国模式有效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中国模式的缺陷:政治关联
第四节中国模式的改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