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论文集
¥
63.33
7.4折
¥
86
九品
仅1件
作者陈旭光、李道新 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9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旭光、李道新 编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9046385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2页
- 【内容简介】
-
2013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当代电影》杂志合作,在原有“中国电影学博士论坛”的基础上,开设“北京大学电影学国际博士论坛”。本论文集在各届论坛入围论文的基础上,总共选取了40篇论文(每届10篇左右)。入选论文的博士生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本论文集不仅代表了目前国内电影学专业学生的**研究水平,而且因众多海外博士生的参与而增添了显著的跨文化属性;不仅是一份精选的会议资料记录,而且也是一部宝贵的学术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15北京市电影工作者。电影艺术、电影研究、影视艺术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艺术、与产业,艺术理论与批评,等。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意蕴、影像当代中国、存在与发言(自选集)、中国艺术批评史现代卷等。
李道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兼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电影艺术、艺术研究等杂志编委,中国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博物馆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北京大学“教师”称号。主要研究中国电影史、影视理论与批评以及影视产业。发表学术、影视200篇左右;独立出版学术著作12部。其中,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中国电影史(1905-2004)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入选2006年度人才支持计划等。
- 【目录】
-
行与交响:中外电影比较研究
——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电影”探析
——以陈耀成、麦海珊、许鞍华、邱礼涛为例
研究视野下的中伊现实题材电影比较
武侠影像与“第二世界”的建构
中外“公路电影”研究之比较察
从逆光到飞翔
——试析当代中美青春主题电影的意识形态转向
爱限交加:1927—1943年中国媒体对黄柳霜的报道和评价
早期中美合拍片《中国为何而战》的“中国”形象与“东方范式”
身体·气质·类型
——来都市电影中男明星银幕身体与男气质的
中美比较研究
中韩合作电影的发展与演变(2000年至今)
有声时代的无声坚守
行、影响与借鉴:中外电影比较研究的视野与实践
——首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新旧媒介视野下电影的历史、现状、未来
——第二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全球好莱坞的地方化空间
——印度的多厅影院
消失的抵抗
——论中国微电影的青年亚书写
电影邂逅京剧:《定军山》新议
“二战”后上海市局对电影媒介的检查与使用
早期立体电影在中国
——从大众传播媒介出发的察
电影史:媒介维度的引入
——试论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史写作
间离形式与主体问
——弹幕电影的观影模式分析
可预测、定制化与跨界互动
——“大数据”时代国产电影的创作及审美变迁
大数据思维影响下的电影美学新趋向
奇观生产与霸权建构
——好莱坞电影《环太洋》对本动画与特摄元素的收编
新旧媒介视野下电影的历史、现状、未来
——第二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电影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
——第三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视觉现代的追寻:晚清民初画报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关联
——以晚清《图画报》为例
马克思主义史观观照下的中国早期电影史学写作
——《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的历史研究方法
农民观影、早期电影与社会现代:再思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放映在
电影史中的本体位置
娱乐片的语用修辞
——对20世纪80年代娱乐片之争的再思
中国电影业的利益分配格局探析
“本土化”的帝国殖民地宣传
——以“伪满”农村电影巡回上映为例
大众传播语境下关于电影史传播的思
电影作为电影史研究对象的可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邵氏女星媒介形象建构
电影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
——第三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电影史研究之艺术史视野
——第四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身体·政治·观看:电影的图像学演化史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艺术史书写的思想构造
俄国早期科幻电影与先锋派艺术运动的融汇
——以《艾莉塔》为例
无法模仿的绘画:戈达尔《受难记》中的艺术史观
艺术的越境
——本古典美术与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中的风景表象
德勒兹身体美学视域下的影像哲学
——论《西藏天空》中的“身体一影像”
好莱坞美学冲击下中国早期电影中古典美学的式微现象
——以《血染海棠红》(1949)与《海棠红》(1955)比较研究为例
沉浸式剧场
——vr技术下的伦理危机
电影史研究之艺术史视野
——第四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附录:2013_2016年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发言名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