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债运行机制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债运行机制研究

16.51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培勇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9

上书时间2024-11-0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培勇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1995-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18579
  • 定价 10.6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195千字
【内容简介】
国债研究的上述三个方向,似可概括为:对国债的制度研究、对国债的微观经济基础分析、对国债运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三者互相关联。对国债的制度研究,目的应在于其改善和优化;但如果对受债人等的行为反应心中无数,如果对政府借债的宏观决策的缘由不甚了解,也就无从改进和完善国债制度。对国债的微观经济基础分析可以比较具体地了解各类经济主体对国债的反应,从而比较切实地把握国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对国债运行的宏观经济分析,从国债这一侧面探索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可能性与条件。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方能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政策与制度相一致、市场运行与政府调控相协调的情况下,处理好与国债有关的问题。
高培勇同志这本著作,如其书名所示,乃是对国债运行的经济分析,而且主要是在宏观方面。但作者也并没有忽视国债运行的微观经济基础。本章第2、3章中所考察的国债对收入、消费、投资的影响,实际上就是综合地说明个人家庭、企业、非政府部门对国债的行为反应,只是作者在此并未作实证分析。作者在本书中对国债制度并未作全面的考察,但由于本书的重点在于国债运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势必对政府的国债管理给予重视,因而在第8章探讨了国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实际上对国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制度也作了一些探索。
这本著作对我国经济学界所进行的国债研究,可以有一定贡献。其贡献主要在于下列三点:在前人的工作基础——包括作者本人以前的研究——之上,提高了一步;从较为宽阔的视野即宏观经济的角度,考察国债运行的全过程;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一些理论观点和分析方式,取得较好成果。
【作者简介】
高培勇,1959年1月生,天津市人。1982年、1985年和1994年先后在天津财经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天津财经学院财政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副教授。
高培勇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财政理论。他在财政、税收和国债等方面均有著述。主要代表作有:《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上、下册)、《西方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债经济学导论》。并在《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1章引论
1.1主题与背景
1.2前人的研究: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
1.3思路、结构与方法
1.4对两个概念的说明:国债与国债运行机制
上篇
第2章国债的经济影响:发行期的考察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分析的体制前提
2.2即期的税收减少
2.3预期的偿债费税
2.4均衡利率的变动
2.5举借国债与民间消费:初始性影响
2.6举借国债与民间投资:初始性影响
第3章国债的经济影向:偿付期的考察
3.1偿债费税的开征和国债利息的支付
3.2举借国债与民间消费:继发性影响
3.3举借国债与民间投资:继发性影响
3.4综合考察:举借国债的长期影响
第4章国债的经济影响:宏观上的考察
4.1举借国债与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
4.2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总量效应
4.3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结构效应
4.4小结
第5章国债的经济影响:从货币供给角度所作的考察
5.1财政收支过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一个简要的考察
5.2国债的认购主体与货币供给
5.3国债的流动性与货币供给
5.4国债的偿付活动与货币供给
下篇
第6章中国的国债(1950——1994):总体考察
6.1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国债
6.2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国债
6.3国债规模膨胀探源:无偿性财政收入的相对下降
6.4国债规模膨胀探源:偿债费支出的逐年加大
6.5小结
第7章中国的国债与社会总需求
7.1可支配收入、偿债费税和利息率:导致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变化的三个传导因素
7.2举借国债条件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
7.3举借国债条件下的政府部门行为
7.4结合货币供给的考察
第8章国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8.1独特的传导作力机制: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
8.2国债管理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8.3深一层的思考:国债管理发挥作用的条件
8.4举借国债的数量界限
第9章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本书英文目录(content)
后记
图表目录
图2—1对储蓄的供给与需求:均衡利率的决定
图2—2举借国债对民间消费的初始性影响
图2—3举借国债所带来的民间消费的变化幅度
图2—4S有弹性而I无弹性下的民间投资
图2—5S无弹性而I有弹性下的民间投资
图2—6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上升与民间投资
图2—7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与民间投资
图3—1举借国债对民间消费的继发性影响
图3—2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与民间投资
图4—1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极大化
图4—2政府消耗性支出增加所带来的乘数过程
图5—1财政支出过程对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效应
图5—2财政收入过程对货币供给量的收缩效应
图5—3社会公众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图5—4商业银行以超额准备金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图5—5中央银行从财政机关直接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图5-6中央银行从社会公众手中间接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图5—7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手中间接认购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图6—11950—1958年中国国债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走势
图6—2特殊的财政收入形成机制
图6—31981—1994年中国国债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走势
图8—1国债管理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表2—1即期税收减少对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和非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
表2—2预期偿债费税对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和非人力财富价值的影响
表4—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的对比(%)
表6—11950—1958年中国国债发行情况
表6—21978—1992年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表6—3中国的财政收支(1979—1993)
表6—41981—1994年各种政府债券发行情况
表6—51981—1993年国债购买者结构
表6—61981—1994年各种政府债券发行条件
表6—7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1978—1992)
表6—8来自农业部门的无偿性财政收入(1978—1991)
表6—9全国企业留利额和留利率(1978—1991)
表6—10来自工业部门的无偿性财政收入(1978—1991)
表6—111981—1990年财政对国有工交企业让利情况
表6—12全国预算外资金收入增长情况(1978—1991)
表6—13国家债务支出情况(1980—1992)
表7—11981—1990年国内债券、股票发行情况
表7—21981—1988年国内各种债券利率对照表
表7—3中国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的变化(1980—1990)
表7—4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1978—1991)
表7—5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结构(1978—1991)
表7—6各机构部门的总投资和净投资(1979—1988)
表7一7总投资和净投资的部门结构(1979—1988)
表7—8居民储蓄和利息率的对比分析(1978—1991)
表7一9中国总储蓄的部门结构(1980—1991)
表7一101979—1993年国家财政收支指数
表7一111979—1993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
表7—121979—1992年国家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比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