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7 9.6折 ¥ 26 九品
仅1件
作者蒋原伦、潘凯雄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2
上书时间2024-10-31
世纪之交,本科教学有两次大型的教学计划修订。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启动教学计划修订工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有五项专项课程改革、一项中文综合课程改革项目参与该工,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好评,有五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这些成果有些已经转化成教材。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启动新一轮教学计划教改工程,2003-2004年新教学计划已经全面实施。两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老问题、新问题,比如:中文专业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各门课程核心知识构架和基本理论体系、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相互连接和课时安排等等,这些问题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本科教学中有很大普遍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启动新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计划,是积极应对跨世纪的教学改革呈现出的新老问题,努力实现本科教学整体的合理布局和每一门课程教学的合理安排,并在编写过程中创造性地表现出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成果。
绪论
一、理性建构与情感补偿的区别
二、注重表现形式与注重题材内容的区别
三、窥视后台与专注于前台的区别
文学批评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章 批评的自省与进程
第一节 前自省期的批评
一、奠基期——批评意识的萌发
二、因袭期——批评意识的积淀
三、过渡时期
第二节 自省期的批评
一、赫尔德对批评的自省
二、批评的功能性自省
三、批评的本体自省
第三节 文本分析——批评自省中的回归
第四节 创造的批评
批评家的还原冲动与心理特征
第二章 批评家的还原冲动
第一节 还原冲动
第二节 知性解析
第三节 重构对象
第三章 批评家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攻击型气质
第二节 概念创造力
第三节 强化和简化
第四节 知觉敏锐
第五节 批评格局
批评文体
第四章 隐喻型文体
第一节 界说·互渗·意义
一、关于隐喻的定义
二、隐喻的思维方式
三、隐喻在批评中的意义
第二节 隐喻型文体的几种常见形态
一、形象隐喻
二、结构隐喻
三、寓言隐喻
第五章 演绎型文体
第一节 模型建构
第二节 规范形态:理论·模型·批评对象
一、从理论到建构模型
二、唯模型是从的演绎方式
第三节 变异形态:批评对象·模型·理论
一、模型的建构方式和作用
二、理论的位置和潜在影响
三、解析批评对象的细腻化和定向性
第六章 总龟型文体
第一节 归纳·类比·外推
一、归纳
二、类比
三、外推
第二节 意象总龟
第三节 理论总龟
第四节 史与论的总龟
第七章 对话型文体
第一节 辩证·互补
第二节 对话型文体的几种基本形态
一、冲突式
二、独白式
三、互补式
第三节 对话文体与对话精神
第八章 巴特的文体
第一节 戳穿神话
一、剖示语言反映现实的神话
二、揭示意识形态神话
三、摒弃意义的神话
第二节 零度写作
一、反历史的含混
二、泛中心的片语
三、无深度的感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