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治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治理

21.59 4.4折 4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维安、王世权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0

上书时间2024-10-29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维安、王世权 著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111435624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6页
【内容简介】
  《大学治理》以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对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两个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对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治理要义与治理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之上,以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为着眼点,对德国、英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典型国家大学治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依据上述研究,进一步将视角置于中国大学治理问题,实证分析了中国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对大学绩效的影响,探究了中国大学治理制度优化的理念、路径、制度保障以及包括校长、教师、校友、学生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应如何转变等问题。
  《大学治理》不但有助于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的广大学者、大学校长和政府等对大学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且对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学习也必将有所助益。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导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核心概念界定: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1.2.1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学术”定义:中外差异
1.2.2中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实践:历史的视角
1.2.3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范畴
1.3文献述评
1.3.1谁来治理——大学治理中的治理主体问题研究
1.3.2怎样治理——大学治理结构与模式问题研究
1.3.3治理要因——大学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1.3.4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及其关系问题研究
1.3.5综合性评论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创新之处

第2章大学治理:本原性质与治理要义
2.1大学本质: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一组契约联合网络
2.1.1大学本质的解析
2.1.2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异质共生与互补”
2.2大学目标的实现:基于“学术性”的履约过程
2.2.1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缔约类型
2.2.2缔约者目的与大学目标
2.3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与大学治理要义
2.3.1大学治理的本原性质:基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
2.3.2大学治理要义:基于决策权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匹配
2.4大学治理边界:权力边界与物理边界
2.4.1大学治理的权力边界:横向治理边界与纵向治理边界
2.4.2大学治理的物理边界

第3章国外大学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
3.1比较制度分析的制度观及其关注的焦点
3.1.1制度观:共有信念、均衡的概要表征和博弈的内生规则
3.1.2关注的焦点: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
3.2大学治理制度的生成与演进:一制多式与路径分叉
3.2.1德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
3.2.2英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
3.2.3日本大学治理制度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
3.2.4美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源流考察及创新发展
3.3大学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的经验与启示
3.3.1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匹配是大学治理的主题
3.3.2大学治理制度选择:多元化因素的影响
3.3.3大学治理制度形成的机理:大学、市场、社会的互动
3.3.4大学治理制度的变迁:驱动因素与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
3.3.5大学治理制度变迁的原理:正当性、互补性与价值创造性

第4章中国大学治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运行及匹配
4.1中国大学治理制度的源流及创新发展
4.1.1戊戌变法与近代大学初创:政府权力衍生的行政权力主导
4.1.2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潮的兴起:学术权力正式走到前台
4.1.3计划经济状态下的大学治理:学术权力陷入“真空”
4.1.4转型背景中的大学制度创新: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学术权力初显
4.2中国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实证研究
4.2.1中国情境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研究假设
4.2.2研究变量界定
4.2.3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4.2.4模型构建与假设验证
4.3中国大学治理生态:现状及归因分析
4.3.1中国大学治理现状:来自实践的证据
4.3.2中国大学治理政学匹配失衡归因分析

第5章中国大学治理制度优化:理念、路径与制度保障
5.1大学治理理念:制度设计的前提
5.1.1注重“治理的民主性”:治理权分享
5.1.2注重“治理的顶层设计”:厘清治理和管理的边界
5.1.3注重“治理的'疏''统'并举”: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结合
5.2大学治理范式: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
5.2.1大学治理价值取向的嬗变:从“单边治理”到“多元治理”
5.2.2大学治理机制构建:秉承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
5.3大学治理制度优化路径:行政型治理向学术型治理转型
5.3.1大学自治:学术型治理的要件
5.3.2学术自由:学术型治理关键
5.3.3大学治理机制重构:实现治理转型的制度基础
5.4大学治理制度设计:制度优化的保障
5.4.1大学章程:大学的“治理宪法”
5.4.2大学治理的问责机制:规范大学行为的基础
5.4.3大学治理原则:改革实践的呼唤
5.5大学的分层治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差异化匹配
5.5.1“一类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兼顾的权力模式
5.5.2“二类大学”:以学术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权力模式
5.5.3“三类大学”:以行政权力为主,学术权力为辅的权力模式
5.5.4大学分层治理的基本理念
5.6中介组织治理:区域大学联盟的设立与运作机制
5.6.1区域大学联盟的设立
5.6.2区域大学联盟的运作机制

第6章中国大学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转变:由“惯例行为”到“合理行为”
6.1政府:由“过度政府”到“有限政府”
6.1.1“过度政府”的根源:战略互补与路径依赖
6.1.2“有限政府”的关键:政府的“为”与“不为”
6.2校长:由“官本位”到“学术本位”
6.2.1校长“官本位”行为探源:资源依赖与权力依赖
6.2.2校长回归“学术本位”行为的方式:大学校长蜕变为教育家
6.3教师:由“行政本位”到“学术本位”
6.3.1教师“行政本位”行为归因:文化基因、制度错位与利益驱动
6.3.2教师“学术本位”回归的范式:学术评价机制的转换
6.4校友:由“黯默关注”到“积极治理”
6.4.1校友“黯默关注”的因缘:参与机制的缺失
6.4.2校友“积极治理”途径:关系治理
6.5学生:由“被动治理”到“主动治理”
6.5.1学生缘何“被动治理”:权益制约
6.5.2学生如何“主动治理”:大学管理者理念与学生参与理念双重转变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