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心灵: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与电影家
¥
70.44
8.9折
¥
79
九品
仅1件
作者丁亚平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3
上书时间2024-10-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亚平 著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9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48822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5页
-
字数
520千字
- 【内容简介】
-
再写电影史,是余纪先生在笔者主持的《中国电影通史》项目启动会上提出来的。所谓重写,似乎意味着推翻、颠覆前人,意味着另起炉灶重新搞一套。而所谓再写,依照笔者的理解,就是从此时此地出发、根据此时此地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并且反映、满足此时此地的需求。也就是说,再写不是推翻、颠覆,而是“承前启后”——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所有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后人提供继续发展所需要的东西,是历史发展长河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历史是不断延续的,再写电影史也是不断延续的,这意味着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可以对过去时代撰写的电影历史进行再写,进行不断地完善和细化。可说,没有再写、没有不断地再写,历史将会是缺失的,而且是无法弥补的。在“重写电影史”的观念指导下,我们总是试图超,总是试图拿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东西。事实上,我们自己今天觉得尽善尽美,但后人肯定会发现有很多遗漏,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我们使用再写概念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放低身段”,意味着不再追求尽善尽美。重要的是,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无愧于我们在所处的时代所做的努力。事实上,相对于中国电影的历史事实,任何人的电影史研究永远只是逼近“真实的渐近线”。无论是“推翻”前人,抑或“超”后人,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
- 【作者简介】
-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系主任。兼任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艺术文化学》等二十余种。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国家电影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获选“文化部优秀专家”(2016)、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当选为第七次至第九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年度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获批并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任首席专家)。专著分别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第十五届至第二十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评委会主席,先后担任“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华表奖”“金鹰奖”等奖项或项目的评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多次应邀赴香港大学、香港电影资料馆讲学,曾赴美国、德国、丹麦、卢森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影视卷主编、《中国电影大典》主编、《中国电视大典》主编。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理论评论论文类一等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著作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项。
- 【目录】
-
总序
引言
洪深论
一、电影:教育的理念与主观性写作
二、在新派与旧派之外
三、身体、声音与“新式知识分子”
四、身份、位置和“血性”:大时代中的电影人
史东山论
一、寻找城市的语言
二、摩登的外表底下
三、激情、意义政治化
四、时代的界线
朱石麟论
一、落后、对抗和适应
二、国家认同与集体感的价值观
三、焦虑在意识中盘旋
沈浮论
一、从喜剧感到现实感
二、浪漫主义反抗
三、走在现实的深处
四、电影即塑造
孙瑜论
一、电影知识分子与诗人的“骄狂”
二、民间的话语:理想与热情
三、孙瑜的跋涉与中国电影史结构
费穆论
一、走上从影之路
二、“国防电影”的影像书写
三、“中国的灵魂”与民族主义
四、《小城之春》叙事与个体生命的伦理深渊
五、给想象力量
蔡楚生论
一、个性意识的困惑与新话语空间的融入
二、商业电影的现代想象
三、对生活的肯定或拒绝与电影现实主义的选择
……
汤晓丹论
桑弧论
夏衍论
尘无论
阮玲玉论
刘琼论
司徒慧敏论
夏云瑚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