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
¥
42.64
7.8折
¥
55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舜华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舜华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44868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0页
-
字数
449千字
- 【内容简介】
-
近代以来,传统演剧主要是在文学史、政治史和社会史等西学东渐之后的学科分类体系下作为研究对象而受到关注的。相关研究尽管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总体把握中国传统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建制方面,尚未能尽如人意。本书以明前中期演剧为研究对象,在礼乐制度的总体视野下,在经唐宋以来不断嬗变,并在明代得以确立的以教坊司为核心的演剧制度的基础上,具体地研究了在雅俗之争的名义下,明代前中期官方及民间演剧实践及内在精神的变迁,同时以此为背景考察了演剧文本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变化。
- 【作者简介】
-
李舜华 女,1971年生,江西广昌人。199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后于复旦大学古籍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执教于广州大学中文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与文献,曾发表《“小说”与“演义”的
- 【目录】
-
序
绪言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史
三、明前中期乐制改革与演剧的变迁
四、从演剧环境看演剧文本的变迁
五、小结
上篇
制度史第一
第一章 教坊司的建立——明初乐制的重建及其渊源
第二章 乐在章而不在律——明初乐论的变迁及其渊源
第一节 围绕着大晟府乐制改革的雅俗之争
第二节 明初官方乐论对宫廷杂剧戏文的影响
第三节 明清人眼中南北曲之发生及所依托之礼乐观
演剧史第二
第一章 功成作乐:明初官方演剧
第一节 洪武:以演剧为声教
第二节 永宣:以演剧文太平
第三节 教坊演剧的短暂繁荣
第四节 士大夫的反俗乐与宣德官妓之禁
第二章 礼崩乐坏:正统以来朝政变迁与官乐之积衰
第一节 教坊司的衰落与钟鼓司的兴起
第二节 乐籍制度的衰落与家乐的兴起
第三章 礼失而求诸野:明中期士大夫的礼乐承担
第一节 古乐复兴思潮
第二节 乡约运动中的演剧之禁
第三节 余论礼乐自天子出:嘉靖朝的礼乐纷更
第四章 雅颂亡而变风兴:明中期士大夫的戏曲创作
第一节 康海与戏曲领域复古运动的滥觞
第二节 以康海为中心的作家群
第三节 李开先与戏曲领域复古运动的终结
楔子 演剧环境与演剧
一、从进盏仪式看明前中期的演剧形式
二、进盏仪式影响下的明前中期剧曲创作
三、进盏仪式影响下的演剧内容
下篇
弦索弹唱第三
第一章 从三家曲选看明前中期的弦索弹唱
第一节 三家曲选的性质——对宫廷(教坊)曲唱的追忆
第二节 三家曲选所著录的戏文
第三节 曲选散(剧)曲的混杂与弦索弹唱
第四节 曲选的内容——特定曲唱环境下的曲唱模式
第二章 从《风月(全家)锦囊》看明前中期戏文的变迁
第一节 教坊正声影响下的民间曲唱
第二节 教坊弦索影响下戏文的变迁
旦色变迁第四
第一章 元明以来旦色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元杂剧中旦色的发展
第二节 元明以来南戏旦色的发展
第二章 旦:闺中的思忆与怨怼
第一节 从《琵琶记》、《荆钗记》、《苏秦记》的演变说起
第二节 其他戏文中“旦”的演变
第三章 “母亲”:净与贴在“情”与“理”上的分化
第一节 逼试——生与贴(夫)的故事
第二节 贴(夫)的故事
第三节 生的故事
第四节 “贴(夫)”的意义及消解
余论
征引与参考文献
致谢
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