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5.65 5.2折 4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纪燕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04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纪燕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8063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192页
  • 字数 201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美籍华裔汉学家、当代著名跨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刘若愚的诗学思想。刘若愚用西方诗学的理论骨骼支撑起中国诗学的思想血肉,建构了中国传统诗学进行世界性转变的理论体系,书稿通过对刘若愚思想的文化基础和脉络的梳理,在跨文化对话和融合的语境下探讨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体系在现代视野中的拓展与延伸,重新审视他的伟大尝试,形成本书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研究的学术观点。

【作者简介】

纪燕,1982年7月生,文艺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承担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济南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孔庙文化世界行”大型文化体验研究项目等6项课题;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5项。在《中国宗教》《中国哲学史》《西北师大学报》《装饰》《国画家》《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已出版著作《古代经典园林题材绘画鉴赏》。

【目录】

导 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5)  

 

 第二节 研究现状(8)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0)  

 

 第四节 创新之处(12)  

 

 第五节 存在的疑难问题(13)  

 

第一章 刘若愚学术道路探寻(14)  

 

 第一节 出生及其在国内接受的教育(15)  

 

  一 家庭背景(15)  

 

  二 中学及其大学教育生涯(16)  

 

 第二节 国外求学和奋进之路(20)  

 

  一 在英国的日子(20)  

 

  二 辗转香港的岁月(23)  

 

  三 立足美国的经历(24)  

 

 第三节 刘若愚主要学术著作简要介绍(26)  

 

第二章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的中西方文化背景(46)  

 

 第一节 刘若愚诗学思想的中国文化积淀(46)  

 

 第二节 刘若愚与现代西学(48)  

 

  一 刘若愚与新批评(49)  

 

  二 刘若愚与现象学(64) 

 

 第三节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中后殖民主义和文化认同的

 

冲突与抉择(80)  

 

  一 后殖民主义文化(80)  

 

  二 后殖民主义观点简要剖析(82)  

 

  三 刘若愚在文化冲突中的抉择与尝试(89)  

 

第三章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95)  

 

 第一节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95)  

 

  一 《中国文学理论》一书的写作背景和意图(95)  

 

  二 《中国文学理论》建构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努力(99)  

 

  三 《中国文学理论》建构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评价(113)  

 

 第二节 以语言为中心的方法论转向(119)  

 

  一 自觉的语言文字贯通达至文化贯通的意识(119)  

 

  二 纠正西方学界对中国诗学的误读(121)  

 

  三 方法论转向的探索和创新(125)  

 

 第三节 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实践(128)  

 

  一 翻译理论(128)  

 

  二 翻译实践及尝试(133)  

 

第四章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当代现实意义(141)  

 

 第一节 刘若愚影响下的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中的模子” (141)  

 

  一 叶维廉其人其事(141)  

 

  二 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中的模子” (143)  

 

 第二节 叶维廉“东西比较文学中的模子”与刘若愚跨文化诗学

 

体系的比较(148)  

 

  一 对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说的借鉴与超越(149)  

 

  二 从道家文化寻求新思路、新发展(151)  

 

  三 小结(153)  

 

 第三节 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的当代现实意义(159)  

 

  一 “拿来”与“送去” (159)  

 

  二 跨文化诗学融合的原则(163)  

 

  三 现代视野下的刘若愚跨文化诗学理论体系(171)  

 

结 语(176)  

 

参考文献(178)  

 

后 记(19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