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应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应用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8.99 5.2折 5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金恒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22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金恒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9
  • 版次 1
  • ISBN 9787117055741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99页
  • 字数 86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应用》共分三篇:上篇主要阐述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和合理用药中的意义,重点针对国家内外临床上最经常性监测血药浓度的数种药物,详细介绍了临床实践中可用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中篇介绍临床药动学和群体药动学的有关知识和最新进展,以及新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技术方法;下篇着重介绍色谱技术的原理和HPLC实用技术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应用》可供医药单位从事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医师、药师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可作为医院校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辅助读物,对从事新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临床治疗药物监测篇
第一章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第三节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一、药剂因素
二、生理因素
三、病理因素
四、遗传因素
五、环境因素
六、时间因素
第四节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一、提高制剂的质量
二、实施个体化给药
三、确定给药间隔
四、选择实用的给药方案
五、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六、避免不合理用药
七、治疗药物监测的局限性

第二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第三节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原则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指征
二、决定是否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
第四节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方法
一、方法步骤
二、采样的时间及注意
三、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第五节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解释
一、掌握必要的资料
二、结果解释的程序
第六节给药方案设计
一、稳态一点法
二、重复一点法
三、肾衰时的参数校正
第七节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的建立
一、硬件建设
二、人才培养

第三章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作用与应用
一、药理作用
二、临床应用
三、药物动力学
四、不良反应
五、药物相互作用
六、应用注意
第三节血药浓度测定
一、RP-HPLC法测定微量血浆中卡马西平浓度
二、RP-HPLC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三、HPLC法监测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四、RP-HPLC法测定血清中游离卡马西平、总卡马西平和主要代谢产物
五、RP-HPLC法测定血清中卡马西平等三种抗癫痫药物
六、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第四章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作用与应用
一、药理作用
二、药物动力学
三、有效浓度
四、不良反应
五、药物相互作用
第三节血药浓度测定
一、免疫法
二、气相色谱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游离浓度的测定

第五章苯妥英血药浓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作用与应用
一、药理作用
二、药物动力学
三、有效血药浓度
四、药物相互作用
五、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六、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
第三节血药浓度测定
一、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放射免疫测定法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五、气相色谱法

第六章丙米嗪血药浓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作用与应用
一、药理作用及应用
二、药物动力学
三、影响药物处置的因素
四、有效浓度和潜在中毒浓度
五、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六、药物相互作用
第三节血药浓度测定
一、萃取、浓集后HPLC法测定
二、固相萃取、GC/NPD毛细管色谱法
三、反相HPLC法
四、HPLC电化学检测测定法
五、HPLC紫外法测定丙米嗪及其代谢物
六、薄层色谱法测定丙米嗪及其代谢物

第七章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作用与应用
一、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药物动力学
三、影响药物处置的因素
四、有效浓度和潜在中毒浓度
五、不良反应
六、药物相互作用
七、地高辛应用注意
第三节血药浓度测定
一、放射免疫法
二、固相双抗体沉淀放免法
三、复合酶免疫法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五、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法
六、克隆酶免疫法
七、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八、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九、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法

第八章茶碱血药浓度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作用与应用
一、药理作用
二、药物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三、有效浓度和潜在中毒浓度
四、不良反应
五、药物相互作用
第三节血药浓度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荧光分光光度法
四、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五、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六、克隆化酶供体免疫分析法
七、薄层扫描内标法
八、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

中篇临床药物动力学篇
下篇体内药物分析实用技术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