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5.42 1.6折 9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忠亮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5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忠亮 著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9625286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4页
  • 字数 3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基于熊彼特创新思想,构建了与中国转型特征性事实相一致的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建立三个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式进行研究:第一个模型利用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刻画了低成本竞争的形成机制。解释了“超比较优势战略”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内在机制;第二个模型将“超比较优势战略”下的要素扭曲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干中学驱动的内生增长理论中,利用一个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要素扭曲如何造成了“破坏性创造”—在增强比较优势、扩大出口的同时抑制了干中学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第三个模型则将要素扭曲引入创新驱动的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要素扭曲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影响一国技术进步的方式和经济收敛的模型和理论表明,中国式增长模式的转换需要更进一步的转型和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适合中国经济增长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韩忠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法经济学方向)。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课题访问学者。黄河商品交易市场首席经济学家。外语教学法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问题》匿名审稿人。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和牛津大学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世界银行资助和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出版的著作8部。发表经济学论文20余篇。在现有的著作、论文中提出和构建了“要素异质性”、“超比较优势战略”、“破坏性创造”、“成本转嫁”模型、“飞机一牛仔裤”模型、“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引致增长极”理论、“内生金融监管理论”、“要素禀赋同质化定理”、二元“边际转型”理论和中国经济“两阶段转型”理论等概念、模型和理论。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文献与思考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五节研究方法
第六节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发展
二、超越新古典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三、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范式的兴起
第二节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
二、完全竞争下的内生增长理论
三、垄断竞争下的内生增长理论
第三节代表性内生熊彼特增长理论模型
一、内生熊彼特增长理论的基准模型
二、基于技术收敛的制度与增长模型
三、制度、市场竞争与创新
第四节内生熊彼特增长理论的价值
一、创造性破坏、经济增长与失业
二、市场竞争、创新与经济增长
三、制度安排、创新与经济增长
本章小结

第三章创造性破坏与经济增长的机制
第一节创新与创造性破坏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二、“创造性破坏”的思想和含义
三、创造性破坏与演化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
四、创造性破坏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
第二节创造性破坏的驱动因素
一、“消费导向、厂商实现”的创新模式
二、消费者的最优决策
三、消费、市场份额与创造性破坏
四、研发风险和企业的创新决策
第三节创新活动与创造性破坏
一、创新活动与垄断利润
二、创新的制度与市场条件
三、创新活动的特性
四、不同产品创新的增长效应
第四节技术领先更替的经验与创造性破坏
一、技术领先更替与在位优势
二、技术领先更替的案例与经验分析
三、技术领先更替比较分析与经济增长
四、中国技术获得机制与经济增长
本章小结

第四章创造性破坏、技术溢价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创造性破坏、收人差距与经济增长
一、收入差距与增长差异
二、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
三、创造性破坏与增长差异
第二节创造性破坏与技术溢价
一、技术溢价
二、分工、技术进步与技术溢价
三、中国行业工资差异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创造性破坏、技术溢价与收人差距
一、创新过程中的个体差别与收入差别
二、创新过程中的工作差别与收入差距
三、创新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收入差别
第四节制度、技术领先与经济增长
一、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二、创新、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
三、制度、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性事实
第一节中国经济增长:描述性事实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四、中国增长之谜
第二节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一、低要素成本
二、高投入、高消耗的投入方式
三、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
四、贫富差距扩大
第三节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性事实
一、转型进程中的非公经济的扩张与经济增长
二、与地方竞争相关的过度投资和出口
三、内外经济的失衡
四、要素扭曲与制度摩擦
第四节中国经济增长:战略与模式
一、改革与边际转型模式
二、出口导向战略
三、中国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破坏性创造"概念、模型与机制
第一节地方政府“事实权力”下的中国式转型
一、中央政府转型的目标、约束与决策
二、微观主体的目标、约束与转型事实
三、地方政府的目标与约束
四、“事实权力”下的边际转型
第二节中国式增长:“破坏性创造”
一、创造性机制
二、破坏性机制
第三节“成本转嫁”模型
一、“成本转嫁”的概念
二、封闭经济的“成本转嫁”模型
三、地区竞争的“成本转嫁”模型
四、开放经济中的成本转嫁与出口
第四节成本转嫁与“破坏性创造”
一、成本转嫁的“创造性”
二、成本转嫁的“破坏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中国经济:一个“破坏性创造"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一节低成本竞争与“超比较优势战略”
一、赶超战略
二、进口替代战略
三、出口导向战略
四、超比较优势战略
第二节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
一、干中学、入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二、国际分工与经济增长
三、后发优势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个基于干中学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型
一、生产、技术与人力资本积累
二、封闭经济的均衡
三、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四、成本转嫁、劳动力价格扭曲与技术进步
第四节一个“破坏性创造”的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
一、一个适宜制度与前沿技术距离的模型
二、生产扭曲下的技术升级与经济增长
三、制度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
本章小结

第八章创造性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投资与经济增长
一、地区间竞争与投资热
二、高投资率
三、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增长
四、投资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节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
一、对外开放政策调整与地区竞争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三、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三、工业化与中国的产业结构
四、工业化与中国的就业结构
第四节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研发、学习与模仿
二、技术与设备进口
三、技术扩散
四、人力资本投资及产业结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九章破坏性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消费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
一、内需不足的表现
二、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机制
三、“超比较优势战略”与内需不足
四、内需不足与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节制度摩擦与生产率
一、转型与制度摩擦
二、制度摩擦与人力资本积累
三、制度摩擦与研发
四、制度摩擦与结构变迁
第三节贸易损失与对外失衡
一、贸易条件效应
二、贸易的动态损失
三、对外失衡与摩擦
四、“中国制造”遭遇抵制与信任危机
第四节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增长
一、工业化与资源消耗
二、工业化与环境问题
三、利用外资与环境问题
四、出口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本章小结

第十章“破坏性创造"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
第一节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与经济增长
一、“创造性破坏”与经济增长
二、“创造性破坏”与技术溢价
三、“创造性破坏”与经济收敛
四、“创造性破坏”驱动增长的条件
第二节从“破坏性创造”到“创造性破坏”
一、提高技术吸收能力
二、降低经济扭曲的程度
三、完善教育与科技体系,改善研发资源供给
四、企业研发与创新激励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