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青年性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建青年性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9.19 6.1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同彬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9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同彬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4360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4页
  • 字数 320千字
  • 丛书 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内容简介】
  《重建青年性》对八十年代、现实主义、先锋、民间、知识分子、文化研究、文学史、鲁迅、网络诗歌、学院文学教育等相关学术问题及重要的文学作品、作家(诗人)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呼唤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公共意识,倡导在青年文学批评领域重新建构一种基于"永恒批判"态度和共同体关怀的"青年性",以打破现有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教育领域过度封闭、过于自恋的话语误区。
【作者简介】
  何同彬,任教于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兼任《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两次获得"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三等奖,2012年获第二届江苏省文艺评论奖优秀奖,有评论集《浮游的守夜人》。
【目录】
丛书总序
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第一辑
"公共性"与启蒙文学的困局
——重返1980年代文学的启蒙语境
主体的修复与启蒙文学的话语困境
——对1980年代前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主体游移与启蒙话语的裂变
——对1980年代中后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
——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忠实于我的时刻越来越"多"
——对小海近期创作倾向的考察
"重返80年代的诗歌精神":必要性与可能性
我们应当如何爱国?
——重读《我爱这土地》
知识者的倦怠之书
——我看《春尽江南》
浮游的守夜人
——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
关于政治和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成就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作家摘取桂冠

第二辑
大时代的死亡与再生
——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困境
回到尼采的质问
——19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
文学的盛筵与罗网
——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历史化"倾向
现实的幽灵与历史的梦魇
——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现实主义"障碍
"历史"与"反抗"的意志
——1990年代以来"先锋"意识的瓦解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
——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从"自投罗网"到文学"憎恨"
——对文化研究思潮的思考
知识分子:过期的死亡宣判
文学,历史罗网中的死亡挣扎
——关于尼采的读札
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
——从鲁迅说起
学院文学教育二题

第三辑
边界互渗的生机与险境
——浅谈江苏新世纪诗歌的民间力量兼及民间的困境
空间生产与网络诗歌的瓶颈
死亡的边界
亡灵的声音与晚期的界限
——欧阳江河浅议
关于"介入的诗歌"的谈话
孤独与寂寞之中的创造
——也谈当下文学的"可持续写作"
附录:“寻找政治”与永恒的批判——何同彬访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