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8.95 3.8折 49.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丹 著;高明华 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8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丹 著;高明华 编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7308967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02页
  • 字数 1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公司治理与国企改革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行为,通过对上市公司欺诈活动的研究分析,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财务报告欺诈的发生,为抑制欺诈活动提供支持性证据。对中国公司治理在多大程度上能识别和防范财务报告欺诈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可以有效帮助公司管理者和公司利益相关者充分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破解公司财务谜团,正确把握企业方向,预测公司经营风险,为企业做大做强以及国际化之路提供重要支持。

【作者简介】

  高明华先生,系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头席专家。

  课题

  编辑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批准号:14ZDA025,头席专家;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研究----基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视角”,批准号:12AZD059,头席专家;

  (3)英国SPF项目:“TheReformofChinaSOEsinViewofCorporateGovernanceRegulation”,头席专家;

  (4)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咨询项目:空港新城管控模式和治理结构

  (5)国家985项目:“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研究”,主持人;

  (6)国家985项目:“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研究”,主持人;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大项目:“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系列研究”,主持人;

  (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案例推理的公司治理决策系统”,主持人;

  (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次贷危机与公司治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批准号:09YJA630010,主持人;

  (11)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治理效率影响因素比较及政策含义”,主持人;

  (1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自然垄断产业的公司治理研究”,主持人。

  (13)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头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主持人;


  杨丹,英国阿伯丁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助教。曾主持和参与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独立主持国

  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英国SPF研究项目、欧盟玛丽居里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财务报告欺诈理论与实证研究
1.1财务报告欺诈相关概念
1.2财务报告欺诈与盈余管理
1.3财务报告欺诈理论研究
1.3.1欺诈三角理论
1.3.2GONE理论
1.3.3冰山理论
1.3.4欺诈风险因素理论
1.3.5“圈钱”理论
1.3.6委托代理理论
1.4财务报告欺诈的构成要素
1.4.1“谁”参与了财务报告欺诈
1.4.2财务报告欺诈使用“什么”手段
1.4.3“为什么”会发生财务报告欺诈
1.4.4“何时”与“何地”容易发生财务报告欺诈
1.5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典型特征
1.6审计领域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红旗标志”
1.7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
1.8财务报告欺诈的外部监督与规制
1.8.1美国Treadway委员会
1.8.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1.8.3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
1.8.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
1.9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2章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2.1理论框架的概述
2.2欺诈行为人特征与财务报告欺诈
2.2.1行为人的内在本质
2.2.2行为人的外在刺激或约束
2.3会计信息特征与财务报告欺诈
2.3.1会计信息的特征
2.3.2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
2.4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报告欺诈
2.4.1公司治理的定义
2.4.2中国与欧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2.4.3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欺诈的模型分析
2.4.4股东大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5董事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6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7监事会与财务报告欺诈
2.4.8高管人员与财务报告欺诈
2.4.9外部审计师与财务报告欺诈
2.4.10监管者与财务报告欺诈

第3章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
3.1实证研究方法
3.2研究变量的确定
3.3研究样本的选择
3.4数据收集

第4章财务报告欺诈公司的特征描述
4.1时间性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2行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3欺诈手段的描述性统计
4.4欺诈金额的描述性统计
4.5欺诈行为人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6欺诈影响的描述性统计

第5章财务报告欺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5.1研究假设的提出
5.1.1股权集中度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5.1.2股权类型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5.2研究模型
5.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5.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5.3.2全样本回归分析
5.4小结

第6章财务报告欺诈与董事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6.1研究假设的提出
6.1.1董事会规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2董事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3董事长变更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4董事会独立性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1.5独立董事比例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6.2研究模型
6.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6.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6.3.2全样本回归分析
6.4小结

第7章财务报告欺诈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7.1研究假设的提出
7.2研究模型
7.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7.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7.3.2全样本回归分析
7.4小结

第8章财务报告欺诈与监事会特征的实证分析
8.1研究假设的提出
8.1.1监事会规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8.1.2监事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8.2研究模型
8.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8.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8.3.2全样本回归分析
8.4小结

第9章财务报告欺诈与高管特征的实证分析
9.1研究假设的提出
9.1.1高管持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9.1.2高管变更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9.2研究模型
9.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9.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9.3.2全样本回归分析
9.4小结

第10章财务报告欺诈与外部审计师的实证分析
10.1研究假设的提出
10.1.1审计独立性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0.1.2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0.2研究模型
10.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10.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10.3.2全样本回归分析
10.4小结

第11章财务报告欺诈与监管要求的实证分析
11.1研究假设的提出
11.1.1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1.1.2对监管要求熟悉程度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影响
11.2研究模型
11.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11.3.1样本组间方差分析
11.3.2全样本回归分析
11.4小结

第12章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12.1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12.1.1财务报告欺诈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12.1.2财务报告欺诈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
12.1.3财务报告欺诈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关系
12.1.4财务报告欺诈与监事会特征的关系
12.1.5财务报告欺诈与高管特征的关系
12.1.6财务报告欺诈与外部审计师特征的关系
12.1.7财务报告欺诈与监管要求的关系
12.2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