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学新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艺学新论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8.89 7.3折 39.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正元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8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正元 著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6032225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6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文艺学新论》根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精神,从中外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的广阔视野中,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文学基础知识,特别注重引导读者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的重要文艺观点;同时结合发展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实践,引入文学的“自由的精神生产”性质、文学的文化学意义、文学的审美元素、文学的生产过程、文学的接受活动与消费方式、文学的审美阅读、文化市场培育等新鲜论题,作出新的探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通俗性、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统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文学的社会本质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文学观念的演变
二文学艺术的产生
第二节文学的社会本质
一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根本性质
二文学的“自由的精神生产”性质
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四文学的文化学意义
第三节文学社会性的内涵
一文学与人性
二文学的阶级性和文学的党性原则
三文学的人民性
四文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第二章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审美元素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特性
一艺术的掌握世界方式
二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性和想象性
三文学反映生活的情与理的统一
四文学反映生活的美感性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元素
一生活
二情感
三思想
四艺术形象
五文学语言
第三节文学的语言艺术特点
一艺术的分类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三文学语言的学习和丰富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般原理
一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含义
二文学作品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
一题材的选择与多样化
二主题的多重组合与开掘
三情节的提炼与构成
第三节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
一文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二结构的作用与原则
第四节文学作品的风格
一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二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与共同性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体裁和样式
第一节文学体裁的分类
一文学体裁的形成和发展
二文学体裁的分类
第二节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二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三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四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五影视文学的特点

第五章文学生产与文学原创活动
第一节文学生产的性质与原创过程
一文学生产的性质与环节
二文学原创过程的界限
三创作源泉与创作冲动
四艺术构思与艺术灵感
五艺术表现与把握生活
第二节文学创作过程的审美认识特点
一艺术反映生活的审美认识特点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三节艺术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
一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二艺术典型化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作家的基本素养
一丰富的生活积累
二进步的世界观和高尚的情操
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第六章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
第一节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一般原理
一创作方法、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二制约作家运用创作方法的诸因素
第二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
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创作特征
三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特征
第三节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多样发展
一自然主义与唯美主义
二象征主义与后象征主义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第七章文学接受与审美鉴赏
第一节文学的社会功能
一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
二文学的审美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
三文学的美感作用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接受活动
一文学的接受方式:消闲性消费与审美性文化消费
二文学阅读与审美鉴赏
三审美感受与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四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第三节审美鉴赏的特性与鉴赏主体条件
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二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三文学鉴赏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四文学鉴赏的主体条件与文化市场培育

第八章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性质
一文学批评的作用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性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
第三节文学批评方法与批评家素养
一“美学-历史”批评的基本方法
二开展文学批评的基本方针
三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养

第九章文学发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文学发展的历史基础
一两种艺术发展观
二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
第二节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生活与文学发展
二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三文学与哲学、道德、宗教、社会心理
第三节文学的继承、吸收与创新
一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吸收
三文学发展中的批判任务
四文学发展中的革新创造
后记
附录1发展文化产业探讨
附录2市场经济与文艺发展的驱动力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