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3.45 7.0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明国 主编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4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明国 主编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2
  • 版次 1
  • ISBN 9787522014517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又称《金融学》,是当今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主要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等内容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比较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和信用工具,利息和利率决定,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需和均衡,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监管等。第二版是在学校课程需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的要求下,对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更新和补充,并对版教材存在错漏和不足进行了编写改版。
【目录】
目  录

导论  1

    一、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1

    二、 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出自银行  2

    三、 经济生活中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3

    四、 经济生活中货币和信用活动的实现过程  4

    五、 货币银行学的主要学习内容  5

    六、 货币银行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义  7

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9

  节  货币的定义及形式演变  9

    一、 货币的定义  9

    二、 货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10

    三、 货币的起源及形式演变  12

    专栏一: 战俘集中营里的货币  15

    专栏二: 呼之欲出的央行数字货币 (DCEP)  15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层次划分  17

    一、 货币的职能  17

    二、 货币的层次划分  20

  第三节  货币制度  22

    一、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22

    二、 货币制度的演变  24

    三、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27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29

  节  信用与信用形式  29

    一、 信用及其构成要素  29

    二、 信用形式  31

  第二节  信用工具  36

    一、 信用工具及其特征和分类  36

    二、 票据  38

    三、 股票  40

    四、 债券  41

    五、 金融衍生工具  42

    专栏一: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及应用情况  43

    专栏二: 你应该持有股票吗?  44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决定  46

  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46

    一、 利息及其本质  46

    二、 利率及其种类  47

    三、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49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与结构理论  52

    一、 利率决定理论  52

    二、 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理论  56

    应用: 1996—2007 年我国经历的几次利率调整及其背景  59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 LPR 形成机制, LPR 是什么?  62

第四章  金融市场  64

  节  金融市场概述  64

    一、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64

    二、 金融市场的分类  65

    三、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66

    四、 金融市场的功能  67

    五、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68

  第二节  货币市场  68

    一、 同业拆借市场  69

    二、 票据市场  71

    三、 国库券市场  73

    四、 回购市场  74

    五、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75

  第三节  资本市场  77

    一、 股票市场  77

    二、 长期债券市场  81

    专栏一: 郁金香泡沫  85

    专栏二: 全面实行注册制号角吹响  86

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  89

  节  金融机构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89

      一、 金融机构的定义及分类  89

    二、 金融机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90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94

    一、 中央银行  94

    二、 商业银行  95

    三、 各类专业银行  95

    四、 非银行金融机构  97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01

    一、 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101

    二、 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101

    三、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104

    专栏: 对冲基金———百万富翁的理财俱乐部  112

第六章  商业银行  114

  节  商业银行概述  114

    一、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14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16

    三、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组织形式  118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122

    一、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22

    二、 所有者权益  122

    三、 负债业务  123

    四、 资产业务  127

    五、 中间业务  131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136

    一、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136

    二、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140

    专栏一: 电子银行———生活理财的好帮手  147

    专栏二: 伊利诺斯银行抢救案  149

第七章  中央银行  152

  节  中央银行概述  152

    一、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52

    二、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53

    三、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  156

    四、 中央银行的职能  157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160

    一、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60

      二、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61

    三、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64

    四、 支付清算业务  166

    专栏: 神秘的美联储  167

第八章  货币供给  170

  节  货币供给概述与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170

    一、 货币供给概述  170

    二、 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172

    三、 银行体系存款乘数的影响因素  176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178

    一、 基础货币  178

    二、 货币乘数  182

    三、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184

    专栏: 怎样看待我国货币供给量迅速增大?  187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191

  节  货币需求  191

    一、 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分类  191

    二、 货币需求理论  192

    三、 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00

    四、 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201

    专栏: 近期市场对货币有短时需求  204

  第二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204

    一、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204

    二、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06

    三、 货币失衡的原因  208

    四、 货币失衡的调整  209

第十章  货币政策  212

  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  212

    一、 货币政策的终目标  213

    二、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218

    三、 通货膨胀目标制  221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224

    一、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24

    二、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228

    三、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229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31

    一、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31

    二、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34

    三、 股价渠道传导机制  234

    四、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235

    五、 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机制  236

  第四节  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  237

    一、 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  237

    二、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239

    专栏一: 那些 “高大上” 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是啥?  243

    专栏二: 我国的货币政策  245

第十一章  金融监管与互联网金融  247

  节  金融监管  247

    一、 金融监管及其理论依据  247

    二、 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249

    三、 金融监管体制  250

    四、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  252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概述  253

    一、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  253

    二、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  258

    专栏: 蚂蚁集团的盈利模式及其风险  261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264

附录2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发行条件  269

附录3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发行条件  272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修正)  274

参考文献  28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