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与感性之间--体育裁判执裁正义性的哲学反思与纾困(体育文化丛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性与感性之间--体育裁判执裁正义性的哲学反思与纾困(体育文化丛书)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9.34 5.5折 72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琪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22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琪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5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78250
  • 定价 7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裁判员是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整体的比赛情境之中,却又游离在具体的竞赛环节之外。随着现代体育从业余化到专业化、从专业化到职业化、 再从职业化到商业化,对于执裁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有关执裁原理的认识和研究已经严重落后于执裁实践的发展需要。关于裁判员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基本理论研究,仍然处于较为原始的初级状态。这种现象,无论是对于裁判群体的自身发展,还是对于现代体育发展的长远考量,都是极为不利的。现实与期望的巨大落差,倒逼关于裁判问题的研究从操作化和经验化上升到理论化和原理化的范畴。
  本书通过执裁原理、执裁方法论、执裁实践论三个方面,以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论述方式,对裁判理论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对指导显示问题提供学理依据。
【作者简介】
张琪,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曾赴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交流学习。主要从事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基本理论、裁判哲学和社会失范与治理等。现为篮球国家级裁判,参加NBL联赛和全运会等赛事的裁判工作。以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撰写和参编专著与教材3部。近期主要从事体育知识论和裁判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录】
前言/1

第一篇研究基础/1

1导论/1

1.1问题缘起/1

1.1.1道德“二律背反”对判断依据的审视/1

1.1.2竞赛规则合理性的“明希豪森困境”/2

1.1.3递归寻因研究与执裁推理逻辑的顺序倒置/4

1.2研究意义/5

2概念界说/7

2.1裁判/7

2.2执裁/8

2.2.1宣告说/9

2.2.2创造说/9

2.2.3折中说/10

2.2.4解释说/11

2.3正义/13

2.3.1近代以前正义观/13

2.3.2功利主义正义观/14

2.3.3自由主义正义观/16

2.3.4社群主义正义观/18

2.3.5执裁融合正义观/20

2.4证成/22

3执裁本质——研究展开的基本逻辑/23第二篇执裁原理论:裁判理论/26

4执裁正义的起点:裁判哲学之界说/26

4.1裁判身份之辩/26

4.2裁判特权——身份与认识的合一/27

4.2.1裁判的身份特权/27

4.2.2裁判的认识垄断/28

4.3竞争优势——惩戒和保护的对象/30

4.3.1正式和非正式竞争优势/30

4.3.2可控和非可控竞争优势/31

4.3.3可测量和项目化竞争优势/33

4.4正义之维——公正与效率的妥协/34

4.4.1执裁公正之界说/34

4.4.2执裁收益之界说/37

4.4.3执裁效率之界说/40

4.4.4执裁正义——公正与效率之间/44

4.5正义之实——规则与道德的博弈/49

4.5.1竞赛规则之界说/49

4.5.2体育道德之界说/50

4.5.3规则与道德的异质/52

4.5.4规则与道德的合一/54

4.6正义之路——执裁与普遍实践论辩/57

4.6.1何谓论辩/57

4.6.2论辩思想的由来/58

4.6.3从论辩到普遍实践论辩/63

4.6.4执裁:特殊的普遍实践论辩/64

5案例省思:谁对宣判违犯肩负终局责任?——林书豪

“最后一投”案/66第三篇执裁方法论:证成逻辑/71

6执裁论辩的规准:命题证立的要求/71

6.1执裁论辩的规则/71

6.1.1执裁论辩基本规则/71

6.1.2执裁论辩理性规则/72

6.1.3执裁论辩负担规则/73

6.1.4执裁论辩形式规则/75

6.1.5执裁论辩证立规则/76

6.1.6执裁论辩过渡规则/78

6.2执裁论辩的形式/78

6.2.1技术性执裁论辩/79

6.2.2经验性执裁论辩/80

6.2.3定义性执裁论辩/81

6.2.4语用学执裁论辩/82

6.2.5四种形式的比较/83

6.3执裁论辩的类型/84

6.3.1内部证成/85

6.3.2外部证成/90

7案例省思:程序与结果孰为第一正义?——里约奥运会

中国女子接力申诉案/93

8执裁论辩的应用:执裁方法与原则/101

8.1执裁论辩的方法/101

8.1.1语义学论辩方法/101

8.1.2发生学论辩方法/103

8.1.3判例的论辩方法/106

8.1.4比较的论辩方法/109

8.1.5体系的论辩方法/109

8.1.6跨学科论辩方法/111

8.2执裁论辩的原则/115

8.2.1一致性原则/115

8.2.2融贯性原则/119

8.2.3接受性原则/122

8.2.4普遍化原则/126

第四篇执裁规范论:证立标准/129

9执裁正义的依据:行为规范的构成/129

9.1规则文本/129

9.1.1构成性规则/129

9.1.2规范性规则/133

9.2基本规律/137

9.2.1自然人的基本规律/137

9.2.2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律/139

9.3道德观念/142

9.3.1个体伦理规范/143

9.3.2群体道德规范/148

9.4社会效益/152

9.4.1教育导向/152

9.4.2娱乐导向/155

10案例省思:裁判员是否要唯规则是从?——阿德里亚诺

“不道德进球”案/159

第五篇执裁实践论:域外镜鉴/164

11正义执裁的运行机制/164

11.1一般形式的正义执裁机制/164

11.2严苛形式的正义执裁机制/167

11.3宽松形式的正义执裁机制/171

12执裁机制的实践检验:对“松焦油案例”的审查/174

12.1著名的“松焦油案例”/174

12.1.1“松焦油案例”的经过/174

12.2“松焦油案例”的执裁论辩/177

12.2.1临场裁判员的执裁论辩:严苛形式的正义

执裁/177

12.2.2联盟委员会的执裁论辩:宽松形式的正义

执裁/179

12.3“松焦油案例”的执裁意义/182

12.3.1重述执裁责任和正义理念/182

12.3.2确立行为规范的调和秩序/182

12.3.3建立证成命题的优先关系/183

13裁判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制/186

13.1何谓裁判自由裁量权/186

13.2裁判自由裁量权的规治逻辑/187

13.2.1伦理性的裁判自由裁量权/188

13.2.2伦理标准的创设手段/190

13.2.3原则:伦理标准实体化产物/191

13.2.4判例解释的价值检验/193

13.3裁判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原则/194

13.3.1追求卓越原则/194

13.3.2公平竞争原则/195

13.3.3正当行为原则/196

13.3.4比赛流畅性原则/197

13.4裁判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内容/199

13.4.1控制处罚失效行为/199

13.4.2鼓励高尚运动行为/201

13.4.3修正犯罚偏离判罚/201

14裁判科技辅助的风险与反思/202

14.1裁判科技辅助的发展与沿革/203

14.2裁判科技辅助的风险警示/205

14.2.1具身与技术感知能力的冲突/206

14.2.2程序公平与结果公平的冲突/206

14.2.3裁判责任与执裁能力的冲突/207

14.2.4客观事实与人造事实的冲突/207

14.2.5介入需求与技术可行的冲突/208

14.3科技化改革对体育知识的镜鉴/208

14.3.1具身经验作为价值判断的物理前提/208

14.3.2技术意义作为行为判断的叙事指向/209

14.3.3竞争语境作为合规判断的场景约束/210

15案例省思:回放录像是否等于比赛事实?——山东鲁能

“VAR纠错”案/211

结语/216

主要参考文献/21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