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9.55 3.1折 12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根明、董治宝、秦明周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根明、董治宝、秦明周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6955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研究》共11章,其中第1~3章介绍了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风沙化土地的形成及特征,以及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背景;第4章主要为遥感数据、土壤数据和统计数据等的获取;第5~8章依据遥感数据和土壤数据,论述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的土地利用时间、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以及土地覆被和生态变化;第9章是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第10章依托调研数据进行生态环境安全感知调查分析;第11章对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研究重点。
【目录】
序言
前言
Preface
第1章概述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1.2.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联系
1.2.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历程
1.2.3国际上的有关LUCC研究项目
1.2.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势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2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研究区概况
2.1研究区域的确定
2.2自然条件
2.2.1地质
2.2.2地貌
2.2.3气候条件
2.2.4河流水文
2.3土壤
2.4动植物
2.4.1植物
2.4.2动物
2.5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章黄淮海平原季节性风沙化土地的成因及特征
3.1风沙化土地概念
3.2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成因
3.2.1自然成因
3.2.2人文成因
3.3风沙化土地分布和类型
3.3.1风沙化土地分布
3.3.2风沙化土地类型
参考文献

第4章数据获取
4.1图形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2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2.1遥感数据的获取
4.2.2遥感数据的预处理
4.3土壤检测数据
4.3.1采样时间选取
4.3.2布点原则及安排
4.3.3耕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3.4土壤容重等土壤属性的分析
4.4图件资料
4.5统计数据
参考文献

第5章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5.1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5.1.1春季土地利用状况
5.1.2夏季土地利用状况
5.2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2.1年内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2.2年际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5.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叠加分析
5.3.11979年春夏两季叠加分析
5.3.21995年春夏两季叠加分析
5.3.32009年春夏两季叠加分析
5.3.41979~1995年春季叠加分析
5.3.51995~2009年春季叠加分析
5.3.61979~2009年春季叠加分析
5.3.71979~1995年夏季叠加分析
5.3.81995~2009年夏季叠加分析
5.3.91979~2009年夏季叠加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土地利用质量变化研究
6.1土壤物理指标变化研究
6.1.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结果分析
6.1.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结果分析
6.1.3土壤机械组成结果分析
6.2土壤化学指标研究
6.2.1土壤有机质分析
6.2.2土壤碱解氮分析
6.2.3土壤速效磷分析
6.2.4土壤速效钾分析
6.2.5土壤pH分析
6.2.6土壤电导率分析
6.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7.1自然因素分析
7.1.1土地利用中的黄河因素
7.1.2土地利用中的气候因素
7.1.3土地利用中的土壤因素
7.1.4土地利用中水文的因素
7.2人文因素分析
7.2.1土地利用的人口因素
7.2.2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因素
7.2.3土地利用的政策因素
7.2.4土地利用中的市场因素
7.2.5土地利用中的科技因素
7.3耕地解译与统计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8.1植被覆盖度
8.1.1植被覆盖度计算模型
8.1.2植被覆盖度分级及其标准
8.1.3春季植被指数动态变化
8.1.4夏季植被指数动态变化
8.2生态服务价值
8.2.1生态服务价值的计算模型
8.2.2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标准
8.2.3春季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8.2.4夏季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8.3植被覆被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第9章风沙化土地典型区LUCC理论与实证分析
9.1内黄县近2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9.1.1研究区概况
9.1.2研究方法
9.1.3结果与分析
9.1.4结论及建议
9.2风沙化土地典型区滑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9.2.1研究区概况
9.2.2研究方法
9.2.3结果与分析
9.2.4结论及建议
9.3黄淮海平原风沙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9.3.1研究区概况
9.3.2研究方法
9.3.3结果与分析
9.3.4结语
9.4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9.4.1研究区概况
9.4.2研究方法
9.4.3结果与分析
9.4.4结论与讨论
9.5耕地压力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9.5.1研究方法
9.5.2研究区概况
9.5.3结果与分析
9.5.4讨论
9.5.5结论和建议
9.6豫北平原近25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9.6.1研究区概况
9.6.2研究方法
9.6.3结果与分析
9.6.4讨论与结论
9.7基于3S的豫北内黄县近30年来植被覆被变化研究
9.7.1研究区概况
9.7.2研究方法
9.7.3结果与分析
9.7.4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第10章生态环境安全感知调查分析
10.1生态环境安全感知的概念
10.2研究方法
10.3问卷分析
10.3.1被访人员的基本情况
10.3.2访问人员对区域生态安全感知
10.3.3被访人员对当地环境的态度
10.3.4被访人员对当地环境的行为
10.4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的措施
10.4.1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10.4.2提高研究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改善生态环境
10.4.3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4.4冬春季节风沙问题是区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结论与展望
11.1结论
11.2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11.2.1研究特点
11.2.2创新之处
11.3展望

附录Ⅰ附图
附录Ⅱ黄淮海平原(豫北区)2010年生态环境感知问卷调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