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的生成与本体化论古代中国的本体思想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的生成与本体化论古代中国的本体思想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7.84 4.3折 89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重跃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重跃 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3
  • 版次 1
  • ISBN 9787220120985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6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代中国本体思想的研究文集。全书围绕“道”这个中国哲学概念和“本体”这个西方哲学范畴展开论述与论证,是一部尝试沟通中西哲学的作品,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书中的“本体”,既不是“本末”的“本”,“体用”的“体”,也不是“本体与工夫”的“本体”,不是来自中国传统,而是来自西方哲学,就是指称凡物之所以然的概念。本书从问题的讨论到方法论的探究,再到文献资料的梳理,都为后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作者简介】

  蒋重跃,1958年生,辽宁沈阳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兼任《史学史研究》、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等学术期刊编委,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目录】

前 言

 

本体篇

 

 

 

道的生成属性及其本体化发展――先秦道论初探
一、《老子》道论的生成性及本体化趋势
二、庄子之道的生成性及理观念的初步发展
三、《韩非子》的道理论及其本体化发展
四、《易传》的本体化思考和宇宙生成说
五、结语

 

 

 

古代中国人关于事物本体的发现――“稽”字的哲学之旅
一、前贤关于《韩非子·解老》篇中两个“稽”字的解释
二、从日常语词到哲学概念
三、“稽”的字义训诂
四、透过“稽”认识“道”“理”关系乃韩非的理论创新
五、“稽”的历史地位及命运

 

 

 

《荀子》的“类”与道的范畴化发展
一、道分“类”而成为“理”

 

二、“解蔽”就是要看到“类”的矛盾性
三、“正名”要符合“类” 
四、荀子类观念的历史地位

 

 

 

辩证发展观在古代中国的觉醒――道儒两家以“反”为主题的理论探索
一、“反者道之动”:道家在哲学发展观上的重大发现 
二、“反经而合道”:儒家在伦理发展观念上的理论性探索 
三、结语:为什么是一次觉醒?一次怎样的觉醒?

 

 
战国法家在道论本体化发展中的理论贡献
一、道论本体化的理论贡献
二、对老庄道论的本体论突破 
三、对荀学和名学的偏废

 

四、结语:法家本体思想的历史地位

 


《大学》思想体系的中国特质――基于元典和古代诠释传统的本体论透视
一、解题
二、“止于至善”:追寻至善“本体”? 
三、“格物致知”:怎样把握至善“本体”? 
四、“e矩之道”:没有宇宙本体社会秩序将植根于何处? 
五、结语:以仁为本――相互同情和相互尊重是中国文化之根

 


方法篇

 


关于《韩非子》中三组概念的矛盾――例说传统学术思想的批判性研究
一、关于批判方法的简要说明
二、法、术、势的矛盾:古代政治在法权冲突中蹒跚行进
三、忠、贤、仁的矛盾:古代伦理在新旧纷乱中定于一尊
四、道、理、稽的矛盾:古代哲学在动静相反中把握真理
五、结语

 


为什么可以用发源于西方的哲学来研究中国思想? 
一、问题的缘起
二、用来自西方的概念衡量本土思想=对本土文化缺乏信心? 
三、思想和思想之间有没有可公度性? 
四、为什么philosophy可以用来衡量中国思想?

 

 
怎样回应文化的不可公度性问题
一、问题的缘起
二、论文化只有不可公度性的理论困难
三、上升到普遍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四、余论:几个细节问题的说明

 


资料篇

 


齐国道论纲要
一、道论的形而上学――德 
二、关于心术或内业的意义
三、道论的政治逻辑――理
四、德理统一与齐学体系的历史地位

 


试论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
一、问题的提出
二、老子对周代主流历史观中宗教和道德因素的否定
三、庄子对“性”“命”的思考及其历史观的内在矛盾
四、韩非子的纯粹历史理性的历史观 
五、道法两家历史观之异同与其道论的一致

 

 

 

附 录

 


将中国的思想文化“讲清楚”――蒋重跃教授访谈录
一、中国人习惯以一种历史思维来思考问题 
二、要学习西方的概念思维和范畴化思维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三、“胸怀天下,心存仁爱”应该是中国思想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四、中国的思想本身非常丰富,但需要多方面的整合
五、加深理解中国轴心文化的重要性,面向未来迎接新的挑战
六、事实领域占领前沿,价值观念通体透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