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库禁书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库禁书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5.35 7.4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宁侠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宁侠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8-01
  • ISBN 978710015635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页数 327页
【内容简介】
乾隆为修《四库全书》而征书,寄寓禁书之祸心,禁毁书达3000余种,几于《四库全书》所收书相当,文化典籍遭遇巨大摧残,后果极为严重。意在掩盖明代建州女真与明朝的关系和明清之际抗清的历史,打击民族意识,皆为清帝狭隘之民族观念所致。本书内容宏富,资料翔实,力求对四库禁书这一封建文化专制措施,做一个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禁书期间,乾隆帝也时时处于矛盾之中,既想彻底铲除抵触清朝的文字著述及思想潮流,又深恐触及“忠君”之道德底线;既要惩治所谓的“悖逆”案件,却担心搞得人人自危,有玷“盛世”之声誉,所以从国家的全局看,征书、编书、审校、禁书无不与乾隆帝力图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实现对臣民“教化”,确立符合清朝统治者利益的封建意识形态体系的终极目标相关。但在今天看来,乾隆的禁书举措影响恶劣,无疑是一场文化劫难。
☆编辑推荐
1.较为严密论证了乾隆从谕令征集遗书到查缴禁书的逻辑发展过程,进一步澄清 “寓禁于征”等观点的不切实情,并就禁书与修书的关系提出新的看法。
2.疏理四库禁书的始末,系统地揭示禁书活动的目标。
3.细致考察乾隆奏准的全毁书究竟因何而禁。
☆精彩内文选读
(一)地保、牌甲州和县作为一省之内的最小行政单元,它是查缴禁书的空间起点。地保、牌甲等州县官任命的代理人,承担着检查书籍的任务,“按户宣告”,任务是将禁书旨意宣播到家喻户晓。据瞿同祖考证,上述人员在地方行政中仅占非常次要的地位,大多仅有一些琐碎的,有时甚至不确定的职责。他们虽然角色卑微,却成为搜缴禁书的基层活跃者。
(二)教官、佐杂等禁书期间,地方大员们均选派可信之员,督同所在地方分赴藏书之家、售书之肆、读书之人处详查,以免“假手胥役”,滋生弊端。如浙江省,“遴委明干诚妥之丞倅,并于每府遴派明白晓事之教
职数员,令其分头剀切宣布,务使家喻户晓,访询无遗”。再如广西省,“于各属丞倅、佐贰、教职内,择其为人诚妥通晓文义者,亲往旧绅宦族及素以学问著名乡里之家,遵旨明白传谕,令其即行交出,并无干碍,并令向各亲友转传遵照”a。从各省汇奏中可以看出,教官、佐杂等人的主要作用仍在全面宣传禁书谕旨,开导民众呈缴家藏违碍书籍。
(三)藏书家、士绅素称人文渊薮的省份不乏藏书大家,其对书籍的了解,使得地方大员在查缴禁书时,首先想到让藏书家“协同广为咨询,留心查觅”。如浙江省奏称:“因思素好藏书之家,其于搜访尤为熟悉,且
为闾里之所听信,臣当传鲍士恭等到署,将上谕明白宣告。伊等咸深感奋,愿效访寻。臣即令其将家存各书,再加详检,并协同广为咨询,留心查觅,以期仰副圣主开诚布公、维持风教之至意。”
(四)知府、知县遇有专案查办、单独汇送之事,就需知府、知县等亲力亲为。如广西省岑溪县已故两浙盐运使高熊征、桂平县贡生陆显仁各所著书籍,就由梧州府知府温堡初、浔州府知府陆燝查送。江阴县知县
钟俨祖在收买旧书之陈璞文铺内,购得《太宗文皇帝本纪稿》一本,呈送到江苏巡抚萨载。有的省份还“于试用知县内遴选诚妥数员,分派各府”,查缴禁书。有的又因知府本身系翰林出身,如“前任常镇道袁鉴、现任太平府知府沈业富”能识古书,两江总督便嘱其留心购访。
“不为已甚”却已甚
《字贯》案中,乾隆四次提到自己“不为已甚”,即他不做过分的事情。对王锡侯书中赋诗、作序之人的宽免是此意,不“因此一事而通省罢斥多员”也是此意。他特意做了一番诠释,曰:
朕近作诗有“不为已甚去已甚”之句,今办此等大案,准酌得中,即此意也。恐江西省因见办理王锡侯之事,巡抚亲至其家搜查,又解书进京,其有与该犯平日笔札往来交涉者,自不免虑及株连,心怀疑惧,恐致滋生事端,更觉不成事体。著高晋善体朕心,到江西后一切处以镇静,并将朕不为已甚之意明白宣谕,使众共知晓,以免惊疑。
事发之初,江西巡抚员缺派郝硕调补,乾隆嘱咐郝硕迅即驰赴江西,办理此案时留意“本省公论以为何如”,说明乾隆其实自知行为“已甚”。事隔六日,乾隆又担心郝硕不能及时赶到,便派高晋暂管江西巡抚印务,所以有上文嘱咐高晋“到江西后一切处以镇静”,务必实心妥协经理。乾隆让高晋把他“不为已甚之意”广为宣谕,“使众共知晓,以免惊疑”,难免是出于此案中对王锡侯的重责和对海成的意外处置,乾隆一面要实现内心的既定目标,一面又担心引起社会基层的动乱。这样的反复强调,适足以证明《字贯》一案是乾隆深文周纳、蓄意酿成的。
【作者简介】
宁侠,1977年生,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明清蒙古史。
【目录】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四库禁书研究述评 / 1
第二节 四库禁书研究之意义 / 15
第一章 四库禁书之缘起
第一节 禁书令在乾隆与地方大吏互动中出台 / 18
第二节 “国家势当全盛”背景下的四库禁书 / 37
小 结 / 49
第二章 要案频发的禁书初期与查缴高潮之形成
第一节 屈大均案开启禁书序幕 / 52
第二节 江西巡抚海成及《字贯》案同促查书高潮 / 77
第三节 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再树“悖逆样本” / 95
第四节 从明代编年史类著述看禁书前期的清查重点 / 107
小 结 / 112
第三章 查禁范围扩大的禁书中期
第一节 查禁关乎“风俗”与“世道人心”者 / 114
第二节 欲将违碍彻底禁绝者 / 122
小 结 / 129
第四章 禁书活动的逐步松弛与封建文化样本的完善
第一节 纠偏文字案件 / 130
第二节 完善“读史之指南” / 138
第三节 复审《四库全书》 / 148
第四节 禁书活动不是尾声的尾声 / 157
小 结 / 161
第五章 四库禁书标准与全毁书分析
第一节 禁书基本标准的三次限定 / 163
第二节 严禁“诋触本朝者” / 176
第三节 抽选与禁毁明季奏疏 / 181
第四节 严审明代谈兵、谈边之书 / 189
第五节 以人废言 / 198
第六节 禁毁关涉“党争”之书籍 / 206
小 结 / 213
第六章 各省奏缴板片、书籍汇考及“禁书”辨析
第一节 搜缴禁书的机构与人员 / 215
第二节 各省奏缴板片汇考 / 220
第三节 各省奏缴请毁书籍汇考 / 224
第四节 禁书的分类与辨析 / 251
小 结 / 260
结 语 / 263
附 录 / 266
参考文献 / 314
后 记 / 32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