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24.62 5.1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扬帆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扬帆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2
  • ISBN 978730120287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7页
  • 字数 48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晚清的变局是千古未有之变局,那是动了我们的文化之根的。
应对这个变局的精神动力和学术基础,必然也来自传统文化的根基。
打开晚清这本书,我们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屈辱,我们应该批判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自律、自觉和自强的精神。当然这些人物的经历是旧的文化所做的奋力一搏,但绝对不是最后的抵抗。他们的言行反而成为一种新的历史积淀,因而也成为我们现在反观自身和迎接全球化冲击的新的起点。
走出晚清的起点就是正视那段历史,抛弃晚清情结。
【作者简介】
李扬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致力于中国近世对外思想的研究,著有《邓小平外交》(第二作者)、《晚清三十人》、《国恨:民国外交二十人》、《涌动的天下:1500-1911中国世界观变迁史论》等,笃信独立自由之精神对学术研究的崇高价值。
【目录】
走出晚清后的随想:一个“明朝遗民”的精神穿越(再版代序)
第一版序
上篇走出晚清
第一章勇气与遗憾:林则徐禁烟与近代中外关系的起始
第一节勇于任事
第二节林则徐禁烟的背景和动机
第三节林则徐禁烟的措施
第四节另一个角度:英国决定开战的理由和线索
第五节林则徐之被革职
第六节鸦片战争没能真正打开中国的大门
第二章用地图打开帝国的视野:魏源
第一节没有做多大的官,却做了大学问
第二节“从经世致用”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危机中走向世界的魏源
第三节从《圣武记》和《道光洋艘征抚记》看魏源的爱国御侮主张和鸦片战争观
第四节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第五节《海国图志》对中国及日本的影响
第三章给外交以空间:徐继畬
第一节宦海沉浮
第二节与此土为安危
第三节遭受冷遇的巨著
第四节被误解的对外主张:神光寺事件和晚年徐继畬
第四章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曾国藩从自我人格的完善到儒家思想的国际化
第一节书生曾国藩
第二节大帅曾国藩
第三节洋务倡导者曾国藩
第四节对外关系中的“忠、信、笃、敬”:儒家伦理的国际化
第五节天津教案对错之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第六节选送幼童出洋留学:遗憾的结局
第五章海防与塞防并重:左宗棠的对外活动和主张
第一节“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第二节确立海防观念,创建福州(马尾)船政局
第三节西北边疆危机
第四节左宗棠和“海防与塞防之争”
第五节湖湘子弟满天山
第六节主战与“诎以求伸”100
第六章超前认识带来的悲剧:郭嵩焘及其对外思考
第一节力劝曾、左出山的人
第二节从“谢罪”大臣到首任驻外公使
第三节郭嵩焘所受之攻讦及其“罪状”
第四节郭嵩焘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
第七章近代化的困境:千古变局中的李鸿章外交
第一节李鸿章之兴衰
第二节李鸿章外交的困境:中西外交观念的差异及李鸿章内在的压力
第三节李鸿章的时代感
第四节李鸿章的国家观念和开放的思维
第五节李鸿章的现实主义外交(1870-1894)
第六节对李鸿章的评价
第八章外交毕竟还是一个更好的武器:曾纪泽的外交
第一节大器晚成
第二节曾纪泽的知识构成和思想倾向
第三节两宫召对,准备出使
第四节考察西方民情风俗,尊崇独特的中华文明
第五节伊犁交涉,虎口索食
第六节中法交涉,无力回天
第九章热衷洋务的亲王:恭亲王奕訢
第一节绸缪宫府,定乱绥疆
第二节从竞争皇位失败到留守北京议和
第三节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四节开展近代外交,走向世界:代价及成果
第五节为御外侮,支持创办海军
第六节坎坷的一生,苍凉的晚年
第十章仇外与媚外之间:慈禧
第一节太后的政治生涯
第二节慈禧的身世之谜
第三节辛酉政变:慈禧登上历史舞台的决定性步骤
第四节洋务运动时期的慈禧:玩弄平衡技巧
第五节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慈禧对内政外交的激烈态度
第六节为时已晚的“新政”
第七节如何评价慈禧?

下篇走出传统世界观
第十一章从两个世界的碰撞到西方的入侵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天下观念的历史考证
第三节朝贡体制
第四节天下观念的影响
第十二章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近代中国研究的模式问题
第二节以夷变夏:满洲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其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第三节明末遗民身份的迷失与重新认同
第四节郑氏集团的身份迷失与重新认同
第五节南明身份的迷失:信仰和王朝利益瓦解了传统统治者的身份
第六节朝贡身份认同的瓦解:朝鲜和日本对明清易代的反应
第十三章身份认同: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与中韩关系
第一节韩国历史叙述的选择性:历史悲情主义
第二节身份认同的争论
第十四章漠视的代价:甲午摊牌以前中国对日关系的症结
第一节日本对朝贡体制的冲击
第二节晚清日本对中国的清醒认识
第三节结语:似是而非的高调日本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