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贽评传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贽评传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215.01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苏民 著;匡亚明 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8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苏民 著;匡亚明 编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504721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04页
  • 字数 489千字
【内容简介】
  李贽是中国16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他以一位先知先觉者的犀利目光,深刻洞察时代的矛盾和社会发展行将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以非凡的超前意识和过人胆识,认真反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探索人生真谛,致力于从道德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理性重建,建立了一个以“童心说”为核心、 “学主不欺”、“志在救时”的新思想体系。他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道德伦理思想、经济政治思想、文艺美学思想和宗教思想诸方面的理论创造,不仅超迈前古,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他的富于自由精神的思想和新兴气锐的言论,不仅使他成为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对于晚清思想解放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发生了深刻影响。他所倡导的反独断、反迷信的怀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仍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许苏民,1952年12月生,江苏如皋人。1992年8月评聘为研究员,现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李贽的真与奇》、《王夫之评传》(与萧篷父师合著)、《顾炎武评传》、《李光地传论》、《戴震与中国文化》、《朴学与长江文化》、《明清启蒙学术流变》(与萧篷父师合著)、《比较文化研究史(中学西渐卷、西学东渐卷)》、《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简论》、《文化哲学》、《历史的悲剧意识》、《人文精神论》等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和英文版、《哲学研究》和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论文合编为《许苏民集》。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李贽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今人立法,厚末抑本”

——明代中叶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萌芽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至正德、嘉靖间而古风渐渺”

——明代中叶社会风气的变化

第三节 “非名教所能羁络”

——传统学术的蜕变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

第四节 时代的矛盾与问题意识

——16世纪明王朝的内忧外患

第二章 李贽的生平事迹

第一节 从海上丝路走进乡土中国

——李贽的家世与青少年时期

第二节 “假升斗之禄以为养”

——二十五年的仕宦生涯

第三节 “天台重名教,卓吾识真机”

——弃官、弃家、与耿定向的争论

第四节 “寂寞从人谩,疏狂一老身”

——郢中避难与重返龙潭

第五节 “无令山神野鬼,得知踪迹”

—— 第二次外出避难的岁月

第六节 万历三十年

——李贽之死的奇特历史悲剧

第七节 李贽一生的著述

第三章 李贽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以“童心说”为核心、归宗于《易》的人学本体论

第二节 “道不虚谈,学务实效”的认识论思想

第三节 “为道屡迁,变易匪常”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章 李贽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六经皆史”说与李贽的历史学研究

第二节 “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论史卓识

第五章 李贽的道德伦理思想

第一节 “人必有私论”

第二节 “大道不分男女”

——李贽的新妇女观、情爱观、贞操观

第三节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论个性的自由发展

第四节 “贱莫贱于无骨力”

——论豪杰精神

第五节 “朋友的契合只是一个灵魂在两个身躯上”

——李贽的友朋观

第六章 李贽的政治经济思想

第一节 “不过诱你作他奴才耳”

——对专制政治体制的批判

第二节 李贽的当代政治评论

第三节 政治改革方案的设计

——李贽的政治理念与救时之策

第四节 李贽的经济思想

第七章 李贽的文艺美学思想

第一节 “自然之谓美”

——论艺术的“情感一审美”本质

第二节 “文与道岂二事乎?”

——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 垂不朽者”

——论人品与文品、诗品的统一性

第八章 李贽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儒、道、释之学,一也”

——论儒、释、道三教异同

第二节 “唯圣人能事神,故其敬之也专”

——论以宗教的虔诚去尽心为民

第三节 “感应因果,名殊理一”

——论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第九章 李贽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

第一节 李贽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李贽思想的历史命运

第三节 李贽思想的国际影响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