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装书默认发一本,多封面版本图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

69.43 1.5折 46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治亮、徐旭辉、戴少武 著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治亮、徐旭辉、戴少武 著
  •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2528982
  • 定价 4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是一部将造山带与两侧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原型控源、叠加控藏”研究的专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附有图册,图文并茂。书中介绍了有关基础地质、油气地质、选区评价及适用勘探技术等方面取得的多项新资料。这些新成果具启迪作用,可供借鉴。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可供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何治亮,湖北潜江人,1963年生,汉族,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博士生导师。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地质矿产部、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油气地质研究、勘探评价与规划部署、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涉足过国内外数十个盆地,对塔里木、准噶尔、四川、青藏、银一额等盆地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国家“973”基础研究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部(公司)科技与生产项目30余项;2001年获中国石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管理专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专著三部。
【目录】
1地球物理与地质结构特征
1.1岩石圈的层圈结构
1.1.1重力场、磁力场特征
1.1.2层圈结构
1.2基底特征与深大断裂
1.2.1基底特征的形成与分布
1.2.2深大断裂特征
1.3构造事件与区划
1.3.1主要构造事件
1.3.2构造区划
1.4小结

2盆地原型的发育与动力学分析
2.1盆地原型的发育
2.1.1青白口纪、南华纪地质特征
2.1.2古中国洋盆
2.1.3两侧古被动大陆边缘
2.1.4北秦岭古活动大陆边缘
2.1.5南秦岭晚古生代(D—C)前陆盆地
2.1.6扬子克拉通北部沉积盆地序列
2.1.7华北板块南部沉积盆地序列
2.1.8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作用
2.2构造变形分析
2.2.1燕山早期构造变形
2.2.2燕山晚期一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变形特征
2.3构造演化模式
2.3.1前人对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认识
2.3.2东秦岭及两侧构造演化模式

3沉积充填与成藏物质基础
3.1造山带南侧沉积充填与生储盖特征
3.1.1残余地层展布特征
3.1.2层序划分
3.1.3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特征
3.1.4生储盖及组合特征
3.2造山带北侧盆地沉积充填与生储盖特征
3.2.1残余地层展布特征
3.2.2层序划分
3.2.3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特征
3.2.4生储盖及组合特征
3.3造山带两侧生储盖对比分析
3.3.1主要构造盆地演化特征对比分析
3.3.2主要烃源岩对比分析
3.3.3主要储层对比分析
3.3.4主要盖层对比分析
3.4小结

4典型油气藏解剖与主控因素分析
4.1典型油气藏解剖
4.1.1震旦系一下古生界古油藏解剖
4.1.2上古生界古油藏(苗)解剖
4.1.3觯深1井钻后评价
4.1.4沔31井钻后评价
4.1.5南12井钻后评价
4.1.6巴1井钻后评价
4.2烃源岩的有效性分析
4.2.1烃源岩生烃史研究方法选择
4.2.2主要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4.2.3主要烃源岩生烃期分析
4.2.4油气生成和构造匹配关系
4.2.5烃源条件综合评价
4.3储集层(体)的有效性分析
4.3.1主要储层演化特征
4.3.2溶蚀作用和储集层(体)发育分析
4.3.3构造对储集层(体)的改造作用
4.3.4储层综合评价
4.4保存条件的有效性分析
4.4.1主要盖层演化特征探讨
4.4.2保存条件分析
4.4.3保存条件综合评价
4.5成藏组合的有效性分析
4.5.1新元古界下古生界勘探层系
4.5.2上古生界勘探层系
4.5.3中生界勘探层系
4.6小结

5资源潜力与选区评价
5.1资源潜力分析
5.1.1造山带南侧盆地资源潜力
5.1.2造山带北侧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5.2战略选区评价
5.2.1选区评价方法研究
5.2.2造山带两侧选区评价
5.3有利区带评价
5.3.1南侧有利区带优选与评价
5.3.2北侧有利区带评价与优选
5.4勘探部署与对策建议
5.4.1勘探思路与方向
5.4.2勘探部署建议
5.5小结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