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锡瑞学术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皮锡瑞学术研究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装书默认发一本,多封面版本图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

31.44 5.2折 60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斌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1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斌 著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1484722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7页
  • 字数 61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皮锡瑞学术研究》以清代经学为背景,通过对皮锡瑞学术与清代其他经学家的经学观进行比较研究,来厘清晚清经学发展的脉络。正文共分九章:第一章概述皮锡瑞经学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第二章是皮锡瑞之易学,第三章是皮锡瑞之《尚书》学,第四章是皮锡瑞之《诗经》学,第五章是皮锡瑞之“三礼”学,第六章是皮锡瑞之《春秋》学,第七章是皮锡瑞的郑学研究,第八章是皮锡瑞论经学史,第九章是皮锡瑞对湖湘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潘斌,1979年4月生,四川省通江县人。历史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理事。独立承担嗣家级项目两项(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宋代三礼诠释研究”,项目批准号:14cZX031;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二十世纪中国三礼学史”,项目批准号:11XZS020),教育部项目一项(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皮锡瑞学术研究”,项目批准号:12JHQ035)。出版专著两部(《宋代<礼记>学研宄》,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皮锡瑞说儒》,孔学堂书局2014年),编著两部(《吴之英儒学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皮锡瑞儒学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史学月刊》《周易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宋代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绪论
一、皮锡瑞学术的特色
二、皮锡瑞学术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 世运学风的转变与皮锡瑞的学术经历
一、世运学风的转变
二、皮锡瑞的学术经历

第二章 皮锡瑞之易学
一、“易”义之探究
二、《周易》成书问题之探究
三、易学流派之评论
(一)易学义理派
(二)易学象数派
四、易学研究方法之说明
(一)以假借说《易》
(二)以汉碑证《易》
(三)易学之门径

第三章 皮锡瑞之《尚书》学
一、《尚书》之今古文学综述
(一)《尚书》今古文之辨
(二)《尚书》分别今古之意义
二、《尚书》今文学基本问题之探究
(一)《尚书》今文学之命运
(二)伏生二十九篇之真伪
(三)《今文尚书》之篇数
(四)《今文尚书》是否篇篇有义
(五)《今文尚书》之《书序》
三、《今文尚书考证》之体例、内容及方法
(一)《今文尚书考证》之体例
(二)《今文尚书考证》之内容
(三)《今文尚书考证》之考证方法
四、《尚书大传疏证》之内容及特点
(一)《尚书大传疏证》之内容
(二)《尚书大传疏证》之特点
五、《尚书中候疏证》之内容及经学观
(一)《尚书中候疏证》之内容
(二)《尚书中候疏证》的经学观
六、《古文尚书》学之探究
(一)《古文尚书》之真伪
(二)汉代之《古文尚书》学
(三)清代之《古文尚书》学
七、治《尚书》之态度和门径
(一)治《尚书》之态度
(二)治《尚书》之门径

第四章 皮锡瑞之《诗》学
一、《诗》学基本问题之探究
(一)《诗》与孔子之关系
(二)笙诗六篇
(三)《诗》入乐与否
(四)“四始”说
(五)“六义”说
(六)《诗》教
二、今文三家《诗》学之探究
(一)三家《诗》之异同
(二)今文三家的《关雎》解义
三、《毛诗》学之探究
(一)《毛诗》是否可信
(二)毛《传》是否可信
(三)《毛诗》序
四、汉宋《诗》学之评议
(一)郑《笺》和《诗谱》
(二)宋儒增诗与删诗
五、治《诗经》之态度和门径
(一)治《诗经》之态度
(二)治《诗经》之门径

第五章 皮锡瑞之“三礼”学
一、“三礼”成书问题之探究
(一)《周礼》之成书
(二)《仪礼》之成书
(三)《札记》之成书
二、“三礼”关系之辨析
三、《王制》与今古文之分
(一)《王制》之作者I
(二)《王制》与《周礼》之关系I
(三)《王制》与《春秋》之关系
(四)汉儒《王制》解义之评议
四、“三礼”学名家名作之评议
(一)郑玄之“三礼”学
(二)王肃之“三礼”学
(三)秦蕙田之《五礼通考》
五、“三礼”所记古礼之探究
(一)古礼之起源
(二)古礼之功能
(三)礼是否需因时而变
六、“三礼”研究方法之说明
(一)“三礼”之研究方法
(二)《仪礼》之研究方法
(三)《礼记》之研究方法

第六章 皮锡瑞之《春秋》学
一、《春秋》经之探究
(一)《春秋》之名
(二)《春秋》之性质
(三)《春秋》之微言大义
(四)《春秋》之功能
二、《公羊》学之探究
(一)公羊家是否明《春秋》之义
(二)公羊家发明《春秋》之义的方法
(三)公羊家发明之《春秋》之义的内容
三、《左传》学之探究
(一)《左传》之成书
(二)《左传》之传授
(三)《左传》与《春秋》之关系

第七章 皮锡瑞之“郑学”研究
一、研究“郑学”之原因
二、《驳五经异义疏证》之内容和特点
(一)《驳五经异义疏证》之内容
(二)《驳五经异义疏证》之特点
三、《孝经郑注疏》之内容和特点
(一)郑《注》引典礼者之疏证
(二)诸家疑滞驳难郑义者之疏通
(三)《孝经郑注疏》之特点
四、《郑志疏证》之内容和特点
(一)郑玄经说之辨析
(二)诸家异议之折衷
(三)从《郑志》所见郑玄之品格
五、《六艺论疏证》之内容和特点
(一)“六艺”今古说之辨析
(二)“六艺”源流之探寻
(三)“六艺”大义之探求
六、《鲁礼柿袷义疏证》之内容和特点
(一)辑本之考订
(二)诸家异议之辨析
(三)郑玄观点之评论

第八章 皮锡瑞之经学史观
一、经学时代之划分
二、经学史分期平议
三、《经学历史》之经学观

第九章 皮锡瑞对湘学之继承与发展
一、湘学之精神
(一)重视义理和经世致用
(二)会通汉宋
二、皮锡瑞对湘学之继承与发展
(一)经世致用
(二)会通今古汉宋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