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学学案
  • 红学学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学学案

按图发货,看好下单

95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淮生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2

装帧平装

货号30-128

上书时间2024-04-14

京诚众旺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淮生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2
  • ISBN 9787516602508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红学学案》系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百年红学”栏目连续刊发的“学人综论”系列论文,建构红学学术史长编《红学学案》,即“不拘格套,另辟蹊径,换一种眼光看红学。“《红学学案》以学人立案,12位学人成一编,拟撰60位学人成5编。
本编《红学学案》以新时期小说批评派立案,所立案述评之学人包括蔡义江、胡文彬、张锦池、吕启祥、李希凡、郭豫适、周思源、曾扬华、冯其庸、周汝昌、王蒙、刘梦溪等十二位。
这是一部“学案”性质的红学学术史著述,名之曰《红学学案》。
【作者简介】
高淮生,安徽淮南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明清小说、中国古代诗歌。主要著作有《古诗新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红楼梦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红学学案》(新华出版社2013年)。
【目录】
《红学学案》目录
前言
一、蔡义江的红学研究:详于文本辨析、精于艺术鉴赏
引言
第一节:曹雪芹的思想具有“宿命”特征
第二节:《红楼梦》非良缘梦,乃繁华梦、欢乐梦
第三节:“不失真”的审美原则、“谶语”的笔法、人物性格的人性观照
第四节:《红楼梦》续书严重误导读者
结语
二、胡文彬的红学研究:“两点两论”、通达入情
引言
第一节:用心深细评人物、以小观大见旨趣
第二节:审美观照、文化审视、社会历史评价:红楼人物的情态观照
第三节: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或从中国文化看《红楼梦》
第四节:举小以贯大或推末以至本的《红楼梦》文化通观
结语
三、张锦池的红学研究:考论结合、建构新说
引言
第一节:主题、主线、主人公三者高度一致是《红楼梦》艺术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李贽“童心说”是理解《红楼梦》人物形象的一把钥匙
第三节:《红楼梦》结构学总体特点:均衡美
结语
四、吕启祥的红学研究:寻求艺术真谛、人生真味、精神家园
引言
第一节:从人物关系辨识对比中分析人物并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节:《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整体审美观照
第三节:《红楼梦》融合了艺术典型和艺术意境
第四节:人性关怀立场尤其女性关怀立场的《红楼梦》比较研究
结语
五、李希凡的红学研究:坚守成说、拓展新境
引言
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
第二节:“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说和“新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芽”说
第三节:“叛逆性”说和“人性觉醒”说
第四节:现实主义美学、典型论
结语
六、郭豫适的红学研究:学术史与方法论的不倦阐释
引言
第一节:如何评价索隐派、考证派、小说批评派的红学观念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如何评价鲁迅和胡适——有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
第三节:读者们不要相信出诸主观的猜测、研究家不要在索隐派之路上追求出新
结语
七、周思源的红学研究:善拓新境善旁通
引言
第一节:“象征现实主义”:尚未认识的新的创作方法
第二节:从非典型的角度、文本至上的原则、事理情理和文理结合上评论人物
第三节:《红楼梦》是高艺术浓度的精品、当代长篇小说匮乏这样的高浓度
结语
八、曾扬华的红学研究:辨红学公案、探红楼艺境
引言
第一节:“钗黛之辨”难辨、贾母“舍黛取钗”一案更难翻案
第二节:“钗黛合一”不可取、“扬黛抑钗”最可信
第三节:人物论的道德批评、政治批评和“对比—细读”辨析
结语
九、冯其庸的红学研究:我见其大、继往开来
引言
第一节:《红楼梦》的思想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思想、曹雪芹的思想是初期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第二节:曹雪芹是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的理想是属于未来的时代的
第三节:批“程朱理学”、反“封建礼法”是曹雪芹思想的根本和《红楼梦》思想的主旨
第四节:应该重新评议评点派、应该继承和发扬评点派的文学批评方式
第五节:“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结语
十、周汝昌的红学研究:非求独异时还异、难与群同何必同
引言
第一节:“还‘红学’以学”:什么是“ 红学”
第二节:“证悟红学”:走向“新索隐”的旧途
第三节:“中华文化之学” 和“新国学”
第四节:“中华文境”与“十六字真言”的异质之别
第五节:考据词章身外物,人生第一在为人
结语
十一、王蒙的红学研究:鉴赏与批评并举、体悟与活说贯通
引言
第一节:“作家学者化”:创作和学术相通的“王氏红学”
第二节:从《红楼启示录》到《王蒙的红楼梦》:“活性”思维与“率性”境界
第三节:“概念化”:《红楼梦》批评中的规律性模式或公式的归纳和提炼
结语
十二、刘梦溪的红学研究:红楼新论犹可论、红学史述善通观
引言
第一节:红楼新论:《红楼梦》与红学通解
第二节:红学史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第三节:红楼探源:《红楼梦》与文化传统
结语
附录:学案传主学术简历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