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到底论(人文日新学术文丛)
  • 一“是”到底论(人文日新学术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是”到底论(人文日新学术文丛)

18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金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路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6

上书时间2024-05-05

梓俊书苑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路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2470984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对being这个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尤其是结合逻辑与哲学的关系说明,为什么应该在“是”的意义上翻译和理解,为什么应该把这样的翻译和理解贯彻始终。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圣经》中的相关部分为基础,本书详细讨论了为什么应该在“是”的意义上理解相关的being,并讨论了学界的相关译文,回应国内一些著名学者的批评意见,从而更好地阐述和论证一“是”到底论的观点及其意义:为什么这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从一“是”到底论这样的理解出发,对西方哲学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理解。

【作者简介】

  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硕士毕业。曾先后到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英国圣安德鲁斯逻辑与形而上学系、德国明斯特大学莱布尼兹研究所、日本东京都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1981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200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逻辑学、分析哲学、形而上学。著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逻辑的观念》、《寂寞求真》、《理性与智慧》、《“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逻辑基础》、《逻辑与哲学》、《逻辑方圆》、《寂寞求真》、《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解读< 存在与时间> 》,及“真、意义与逻辑”、“没有*的“*”——与陈波教授商榷”、“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是论文。其中专著《“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专著《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

 


【目录】

序    
第1章 导论:“一‘是’到底”成大道    1
第2章 文本解读    12
2.1 亚里士多德的to on    13
2.1.1 翻译与理解    13
2.1.2 系词和存在含义    24
2.1.3 依自身的“是”    34
2.1.4 “是”的两种不同说明    45
2.2 康德的Sein    53
2.2.1 对康德论题的翻译和看法    53
2.2.2 从下文的理解    58
2.2.3 从上文的理解    64
2.2.4 康德的论题    68
2.2.5 康德的问题    79
2.3 黑格尔的es ist    83
2.3.1 读不懂的“存在”    85
2.3.2 读不懂的举例说明    90
2.3.3 “它是”    98
2.3.4 含索引词的例子    104
2.3.5 “它是”的意义    109
2.4 《圣经》中的I am    115
2.4.1 上帝的名字    115
2.4.2 上帝名字的翻译    120
2.4.3 对上帝的理解    123
第3章 “是”还是“存在”?    130
3.1 熊伟先生的“在”    131
3.1.1 “在”与“存在”的明显区别    132
3.1.2 为什么是“在”而不是“存在”?    140
3.1.3 “在”给我们的启示    144
3.1.4 应该是“是”而不是“在”    150
3.2 王晓朝教授的“语言困境”    162
3.2.1 几个明显的问题    163
3.2.2 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和    166
翻译    
3.2.3 语词与语词所表达的东西    173
3.3 孙周兴教授的翻译要求    179
3.3.1 两条翻译要求    180
3.3.2 关于语法    184
3.3.3 关于母语语感    189
3.3.4 being的翻译原则    193
3.4 倪梁康的“回应”    198
3.4.1 讨论的方式    199
3.4.2 讨论中的问题    202
3.4.3 讨论的结论    208
3.4.4 逻辑与哲学    216
3.5 “eimi”与“是”    221
3.5.1 eimi的词汇意义    223
3.5.2 语法与词义    229
3.5.3 einai和on的语法    237
3.5.4 on的词义    243
3.5.5 eimi的动词含义与一“是”到底论    248
第4章 理论探讨    260
4.1 Being与举例    263
4.1.1 例子及其翻译    264
4.1.2 例子及其理解    267
4.1.3 “上帝是”与“上帝存在”    271
4.1.4 几个问题    275
4.1.5 为什么要“一‘是’到底”?    279
4.2 Being的翻译    285
4.2.1 翻译的同异    285
4.2.2 组合词的翻译    287
4.2.3 名词的翻译    291
4.2.4 “存在”与存在含义    294
4.2.5 being与句式    298
4.2.6 being的翻译原则    302
4.3 语境论与“一‘是’到底论”    315
4.3.1 语境论的批评及其弱点    316
4.3.2 being的多义性    319
4.3.3 系词含义与存在含义    322
4.3.4 存在含义的语境    326
4.3.5 语境的理解与翻译    330
4.3.6 “一‘是’到底论”的实质    335
第5章 如何理解西方哲学    341
5.1 “是”与认识方式    342
5.2 “是”的多义性    348
5.3 “是”与“真”    359
5.4 形而上学的实质    369
主要参考文献    376
索引    38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