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体与外交(作者签名本)
正版品好,孔网珍稀
¥
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申晓云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近全新,无笔记和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申晓云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511252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民国政体与外交》注重内政与外交的互动考察,从体制演变入手,对民国时期的重大外交事件、外交人物,以及外交机构、制度等诸多方面作出深入考察。
本著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研究,着眼于体制角度的考察和机制层面的分析,尤其强调研究方法的出新,在研究取向上也力求多元化。除继续运用以往惯常运用的史学理论来驾驭、分析史料外,还将借鉴西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制度学、行为学等新方法。尝试用新的研究手段对考察对象作出计量和系统分析,并通过大量个案解剖和分析,尽量摆脱以往制度史研究中常见的呆板范式,将静态转为动态,以外交实务的具体运作来阐释、印证制度的利弊,力求在布局谋篇上,构建新的陈述框架,以此展示民国外交史研究中新的理解视角,进而缩短与国际学者外交史研究水准的差距。
- 【作者简介】
-
申晓云,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博士生导师。曾独立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文社科项目10余项,主要著述有《李宗仁的一生》、《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金陵大学校史》等,曾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曾先后获英国皇家学会、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韩国延世大学历史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等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任教、访问,并参与合作研究。
- 【目录】
-
前言
绪章清末近代外交的艰难起步
第一章民国肇造与外交鼎新
第一节武昌起义后新政权的外交应对
一、湖北军政府争取列强“中立”的对外方针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
三、南北对话期间谈判双方对外交的运用
第二节南京临时政府以立法为中心的外交制度建设
一、《临时约法》关于外交权的规定
二、临时政府创制过程中的外交设置与人事
三、南京临时政府运用法律规范外交的运作
第三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外交开展
一、积极争取国际承认
二、多方设法向外筹款
三、保护华侨利益与维护国权
第二章北京政府时期的军阀政治与外交
第一节袁世凯强化中央集权和把控外交
一、“总统内阁制”下的外交集权
二、《新约法》时期大总统对外交的包办
三、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交涉
第二节皖系主政期间的乱局与外交风潮
一、南北对立与北洋裂变
二、内阁总理制下的府院制衡与“参战案”
三、“西原借款”与皖系的衰落
第三节直系上台后的政潮以及对外交的利用
一、直、奉交恶与华会期间的“倒梁”风波
二、直系的“法统重光”和外交取向
三、曹锟贿选后的“制宪”和直系的垮台
第三章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行政革新和职业外交队伍的形成
第一节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行政
一、民初陆徵祥的部务改革
二、北京政府的外交机构和职责分工
三、北京政府的外交工作制度
第二节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人事制度
一、外交官铨选制度
二、外交官的薪俸待遇
三、外交官的考核、任期与任职保障
第三节北京政府时期群星灿烂的职业外交人才
一、北京政府职业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二、职业外交官的现代外交思想
三、职业外交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之努力
第四章北京政府的没落与外交系统的解体
第一节张作霖入主北京后的国内政治与外交
一、段祺瑞出任总执政后整合北洋的失败
二、“五卅”后执政府的对外交涉与“修约外交”
三、“大沽口事件”与“三一八”血案
第二节奉系集团的末路与摄政内阁的“维持外交”
一、张作霖与日关系的双重面相
二、奉张控制北京政局时的“摄政内阁”和“二元”外交
三、穷途中的安国军政府与皇姑屯事件
第五章南方国民革命的兴起和“革命外交”的推出
第一节孙中山的“联俄容共”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孙中山走上“师俄”之路
二、孙中山谋求“以党造国”
三、党权高涨下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外交设置
第二节广州、武汉时期“党治”下的“革命外交”
一、广州国民政府时期“革命外交”的开启
二、革命阵营的内部分裂和列强对南方内斗的关注
三、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三节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与外交方针的转换
一、“宁案”、“清党”与列强
二、蒋介石开辟外交新途的试探
三、黄郛推出“亲睦”外交
第六章南京国民政府“党治”政体与外交行政
第一节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权力结构和外交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党国”权力模式
二、五院政体下外交权的配置
三、中央逐步统一地方外交事权
第二节军权对党权的侵蚀和蒋对外交的操控
一、蒋介石以军控党和集中外交权
二、中政会职能的虚化和外交决策权的转移
三、军委会时期外交行政与职能的脱离
第三节“领袖中心”制下的外交用人
一、蒋介石的“外交亲信”与“亲信外交”
二、领袖对外交人才的罗致与幕僚制的试行
三、外交制衡的个案透视
第七章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外交行政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行政的整理和改进
一、国民政府外交行政机构的扩大和调整
二、外交部的部务和工作制度建设
三、重要外交法规的制定、审核和颁行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驻外使领馆建设
一、驻外机构的增设和状况改善
二、驻外使领人员的职责分工与馆务建设
三、对驻外使领馆工作的监管和督察
第三节“党治”政体下的外交人事制度
一、外交职业人员铨选和任用中的政治考量
二、外交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绩机制
三、职业外交队伍的逐步“党化”
第八章影响政府外交的因素考察
第一节制约政府外交的体制内因素
一、外交决策中的意识形态和内政因素
二、决策层意见分歧对政府外交走向的影响
三、党内派系施压对政府外交的制约
第二节影响政府外交的体制外因素
一、爱国学生运动对政府“退让”外交的牵制
二、社会各界对政府领导“抗日”的吁请和推动
三、报刊新闻表达舆情和监督政府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国际因素对政府外交决策的影响
一、国际格局变化与政府外交战略的制定
二、国联中的中国地位与国民政府的外交依赖
三、国际情势变更与国民政府外交策略的转换
第九章国民政府战时体制中的外交权力模式
第一节战时体制中的外交权力建构
一、国民党临全大会的召开与总裁制的确立
二、国民党战时外交的最高指导机构——国防最高委员会
三、战时外交的决策源头——军委会内部的特殊主外机构
第二节战时外交的决策机制和运作过程
一、蒋介石在战时外交决策中的乾纲独断
二、战时外交决策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
三、战时外交决策的运作方式和过程
第三节战时外交体制中的外交制衡与监控
一、立法院与外交控制
二、监察院与外交监督
三、战时国民参政会与民意表达
第十章战时国民政府外交执行系统的运转
第一节战时外交执行机构的设置和工作运转
一、战时外交部及驻外机构的阵容调整和刷新
二、战时外交部机构和制度建设的加强
三、国民党中央海外党部和国际宣传处
第二节战时外交官队伍建设
一、战时外交人才的选拔
二、战时外交人员的培训
三、战时外交人员的考绩
第三节战时外交的多向开展
一、战时“元首外交”的开展
二、带有蒋氏风格的“特使外交”
三、多种形式的民间外交
第十一章战后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节战后美、苏冷战的显现与国民政府的被迫行宪
一、胜利之初的严峻局势
二、美国的“压蒋改革”与国民政府的战后行宪
三、蒋、桂冲突再起与美国之“弃蒋”
第二节政体裂缝的加深与“双头”外交的形成
一、“府院之争”与“双头外交”
二、“和谈”失败后体制向“以党控政“的回归
三、南京撤守后“代统”与“总裁”的斗法
第三节国民党大陆政权倾覆之际自寻出路的末路外交
一、蒋、桂各自的外交挣扎和美《白皮书》的发表
二、蒋、李亲信在美最后的外交角力
三、国民党大陆政权的覆亡和外交末路的来临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近全新,无笔记和划线。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