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到理论*豆瓣9.0高分绝版好书,关注城市边缘群体,聚焦于住房贷款制度所潜藏的巨大社会风险,让居住生活充满脆弱性
四角尖尖,全新未拆。正版,现货,实拍
¥
142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映芳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映芳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3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81571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带领学生做田野调查,基本是结题并出了成果的田野调查课题的内容介绍,是观察和发现,主要是在大城市繁华背后,有一部分人生活的艰难,处于生存的状况,离生活有相当的距离。在住房上,一是逼仄、公共设施跟不上,事实上被社会隔离和歧视;二是在上海讨生活,居住无保障,难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时期,作者对社会的观照囿于社会学的公民权利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去考虑,还是从维护社会整体结构功能的角度去考虑,这都是一个亟待对应的问题”。第二部分对社会学一些概念作出中国化解释,如“征地农民工”“城市社会”“威权”,重点是“社会维权”。这些文章大多是过去式,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经济台阶式增长,城市成倍扩容,发展与民生矛盾大量爆发的时期,为社会学提供了大量研究课题。作者认为:如果研究以西方现代化国家既有的某一类型为参照,或套用某种理论范式来说明中国的社会变动的现状时,很可能得出“中国例外”的结论。而“中国特殊论”则是一种懒惰行为。第三部分是作者社会学研究中国化时期,内容更多为“传统中国”“转型与发展”。这一部分,也是作者实现了从欧美到日本,再到中国的社会学研究转型过程,作者对社会学形成了清晰的定义:社会学的任务应该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意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认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人们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从而思考、研究如何让社会变得正常。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异常中看出正常,这就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 【作者简介】
-
陈映芳,女,知名学者。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学、转型社会研究、城市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教学领域:城市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的构成原理;社会学与人学研究等。著作:《“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城市中国的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移民上海 ——52人的口述实录》(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都市大开发:空间生产的政治社会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等。
- 【目录】
-
第一部分 与学生一起走向田野
教室即社会现场——行为者自述的课堂实践
走出课堂、走向城市田野——关于《移民上海:52人的口述实录》
在田野,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城市新移民调查反思
棚户区大调查:他们的叙述
实现社会的自我发现——关于《双城记:京沪众生素描》
《寻找住处:居住贫困和人的命运》:“人的命运”是我们持续的议题
第二部分 概念、议题和路径
从社会调查到社会学研究——关于“征地农民”的调查研究
如何理解“城市社会”?
城市社会研究中的国家论
“权利”应该成为核心议题——房地产维权行动研究反思
社会科学如何研究“人”?——关于问题与路径的几点思考
法西斯的“非人化”鼓噪与虐杀
如何认识今天的家庭危机?---国家-家庭关系的视角
“种族问题”是种族的问题吗?
回到日常经验、说出自己的感受
何谓“社会稳定”?——概念辨析及方法讨论
第三部分 方法论的反思和探索
传统中国再认识——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及城乡关系
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城市困难群体研究:经纬和课题
“转型”“发展”与“现代化”:现实判断与理论反思
在正常中发现异常
在范式与经验之间——我们如何接近问题
今天我们如何实践学术本土化? ——以国家-社会关系范式的应用为例
附文一 青年与城市社会研究:调查城市的难度在哪?
附文二 为了更好的城市与社会——中日共同研究回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