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聚今宵】春晚之父、新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奠基人 黄一鹤(曾任5届春晚总导演)旧藏:未及整理各界人士关于春晚来信(黄一鹤亲笔标注"表扬、批判、自荐"等)一百多通 注:春晚之所以长盛不衰成为全民性节目就在于其从观众的感受出发,并与各界观众紧密相连,此组信札可视为有关春晚初期的珍贵记忆,也正是这些来信支持着黄导个人及整个春晚节目组一届届的走下去,不断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信125封 2231
¥
800
八品
仅1件
作者,
年代不详
页数1页
上书时间2023-0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黄一鹤
央视春晚开创者、首届春晚总导演
黄一鹤(1934年4月-2019年4月8日),辽宁省沈阳市人,1949年参军,在解放军某部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50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中央电视台导演(春晚第一代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在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五届《春节联欢晚会》担任导演。[1]
2019年4月8日清晨,央视春晚开创者、首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先生去世,享年85岁。[2]
黄一鹤,中央电视台导演(春晚第一代导演)。1949年参军,在解放军某部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50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60年转业到中央电视台,从事编导工作,创作了一千多部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和不同体裁的电视片,1979年出席了全国第四届文代会。
1983年,黄一鹤做出了决定,采用直播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目光,采用与观众互动的形式,开辟了电话点播节目的专线。[3]
1981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导演兼撰稿,获电视节目优秀节目奖,被列入《中国艺术之最》一书。
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90年五届《春节联欢晚会》,均任总导演,其中除八五届以外均获全国特别奖。
1984年,黄一鹤决定邀请张明敏与奚秀兰等港台演员来北京参加春晚的演出,并做为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成员赴意大利、葡萄牙、南斯拉夫进行电视业务考察。
1985年赴香港进行电视业务考察,电视艺术片《张明敏的歌》和《红梅花儿开》获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系列音乐普及节目《音乐爱好者》编播了十二集,导演了艺术片《骄杨颂》(舞剧)、《士兵的旋律》(歌舞片)、《我们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等。
1989年赴美国进行电视业务考察。1992年赴日本进行电视业务考察。[4]
2019年4月8日清晨,央视春晚开创者、首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先生去世,享年85岁。[2]
“春晚之父”:提携陈佩斯、捧红赵本山,他改变多少明星的命运?
最人物
赞20
阅读2057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届次
名称
1983年
一
《春节联欢晚会》
1984年
二
《春节联欢晚会》
1985年
三
《春节联欢晚会》
展开全部
文字作品
时间
文章名称
备注
1961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视播出》
发表在1961年《广播业务》期刊第7期
1962
《试论大型音乐节目的电视转播》
发表在1962年《广播业务》期刊第2—3期合刊
1986
《写在春节晚会之后》
发表在《中国电视报》
展开全部
获奖记录
人物获奖
1993
获1993年全国电视星光杯一等奖 获奖
获奖作品:“1992年中日友好歌会”
1992
获全国电视“星光奖”二等奖 获奖
获奖作品:《情逐辽河开》
展开全部
人物评价
黄一鹤所追求的艺术风格是“真情、清新、质朴”六个字,这一切在开始时是潜藏的,朦胧的,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道路之后,是在千多部作品的实践摔打中,才逐渐意识到,黄一鹤也尝试着融进了“动情”的场面以试图强化晚会的感情冲击力,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