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I》文体与翻译研究——基于评价理论视角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体I》文体与翻译研究——基于评价理论视角

53.2 7.8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皎皎;国防;刘朝晖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x16

上书时间2024-06-15

尚贤文化江苏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皎皎;国防;刘朝晖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3076869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2页
  • 字数 201.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丁(Martin)等人的评价系统为理论基础。评价理论认为语言的评价资源是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系统构成,态度系统指对交际参与者或过程进行情感和价值评价的语言资源,包括情感子系统、判断子系统和鉴赏子系统;介入系统是关于评价主体的语言资源,分为自言和借言;而级差系统是关于评价强度的语言资源,分为语势和聚焦。以《三体》和《北京折叠》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作品在海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6年 8 月 21 日,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 摘得第74 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与星云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这是继刘慈欣《三体》之后,中国作家再次折桂雨果奖。《三体》和 《北京折叠》 的译者刘宇昆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他是中国科幻走向西方英语世界的引路人。刘宇昆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是美国人,讲的是美国的故事”。作为一个精通中西文化和语言的译者,他如何把“中国故事”切换成“美国故事“”?他如何创作出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的英译本?本书将以评价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译著和原著之间是否存在情感意义、判断意义、鉴赏意义、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方面存在对等关系。
【作者简介】
王皎皎,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ESP等。发表论文多篇,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项,主持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1项。参编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力英语听力教程》。

国防,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篇分析、语用学、应用语言学。

刘朝晖,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代表作包括:译著《黑色电影》,论文《评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_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和“The quietersideof Chinese feminism:the feminist phenomenology of Li Yu’s films”。

杜异,英国爱丁堡大学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言教学及社会语言学。出版专著The Use of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in Chinese University EFL Classroom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科幻小说

1.1.2中国科幻小说

1.2《三体》研究概述

1.2.1文学视角

1.2.2政治与道德哲学视角

1.2.3翻译视角

1.2.4语言学视角

1.3研究内容及意义

1.4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评价理论

2.1.1评价理论的概念

2.1.2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2.1.3评价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2.1.4评价理论的运作体系

2.1.5评价理论的国内研究与应用

2.2评价文体学

2.2.1评价理论在文学语篇的应用

2.2.2评价文体学概述

2.2.3评价文体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2.3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

第三章现代汉语评价系统

3.1引言

3.1.1广义的评价

3.1.2狭义的评价

3.2态度系统

3.2.1情感意义

3.2.2判断意义

3.2.3鉴赏意义

3.3介入系统

3.3.1相关研究概述

3.3.2介入意义的实现

3.4级差系统

3.4.1语势

3.4.2聚焦

3.5级差意义的特殊实现方式

3.5.1重叠

3.5.2量词

3.5.3修辞

3.6小结

第四章态度意义与人物塑造

4.1引言

4.2人性之恶:作为消极情感经历者的叶文洁

4.2.1以叶文洁为评价对象的情感意义

4.2.2与叶文洁有关的判断意义

4.2.3与叶文洁有关的鉴赏意义

4.3人是虫子:与汪淼有关的态度意义

4.3.1以汪淼为评价对象的情感意义

4.3.2以汪淼为评价对象的判断意义

4.3.3鉴赏意义:消极的反应性

4.4人类必胜:以史强为评价对象的判断意义

4.5人物对话体现的判断意义

4.6判断意义的特殊体现形式——隐喻

4.7小结

第五章介入与末日叙事

5.1引言

5.1.1小说中的介入

5.1.2《三体》的末日叙事模式

5.2末日来临

5.2.1直接引语:收缩性介入

5.2.2“两可型”话语:扩展性介入

5.3末日起因

5.3.1探索外星文明的是与非:叙述者干预的

收缩性介入

5.3.2叶文洁:言语思想行为的叙述体与直接引语

5.4末日反思

5.4.1人类内部异化:叙述干预的收缩性介入

5.4.2虫子的威力:在叙述干预中的“断言”

5.5小结

第六章级差与科幻语言

6.1引言

6.2语势:量化

6.2.1数量

6.2.2体积

6.2.3跨度

6.2.4量化的共同体现形式

6.3语势:强化

6.3.1品质强化

6.3.2过程强化

6.3.3情态强化

6.4量化与强化的共现

6.5聚焦

6.6小结

第七章评价视角下的翻译策略

7.1态度意义的翻译

7.1.1态度标记词显性化

7.1.2人品判断个性化

7.1.3物值鉴赏女性主义化

7.2介入意义的翻译——个人视角和上帝视角的切换以及

介入资源的丰富

7.3级差意义的翻译

7.3.1通过词汇使语势减弱或持平

7.3.2通过段落切分实现聚焦

7.3.3通过改变标点符号,长句变短句,增强语势

7.3.4增译以提升语势和清晰聚焦

7.3.5通过减译增强语势

7.3.6通过斜体使焦点明显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