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方法与案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方法与案例

62.6 7.0折 90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波 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7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x16

上书时间2024-05-21

尚贤文化江苏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波 著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6428474
  • 定价 9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268.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支持战略变革的专著。本书立足于企业架构理论和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状态,借鉴国内外其他先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教训,梳理了企业数字化的各种基本概念。主要聚焦于国有企业IT与战略匹配,平台型企业架构,IT与战略匹配的治理模型,数字化生态体系及解决方案、数字化生态体系中的人才、技术与运营各子体系进行探讨研究,共14章节。本书内容独特,数据翔实,分析严谨,文字通顺,对相关研究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产业人士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 一 章 国 有 企 业 数 字 化 转 型 现 状 与 趋 势 1

 

第 一 节 国有企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 3

 

第二节 国有企业数字化发展的阶段 4

1.信息化1.0阶段 5

2.信息化2.0 阶段 5

3.信息化3.0 阶段 6

第三节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定位和特点 6

1.国有企业决策流程相对复杂 8

2.国有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的限制 8

3.国有企业传统习惯转换困难 8

4.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有资源保障性 9

5.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策资源和数据资源 9

6.国企的经营宗旨更凸显“为民众服务”的性质 9

第四节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 10

1.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10

2.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17

第五节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20

1.数字化转型主导地位未确立,价值目标不清晰 20

2.现有数字化模式难以响应日益不确定的发展要求 20

3.数据要素驱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1

4.管理机制优化变革不够系统 21

5.全员数字思维和能力存在差距 21

6.数字化转型技术供给和服务生态不够健全 22

 

第 二 章 I T 赋 能 国 有 企 业 转 型 变 革 23

 

第 一 节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框架 25

 

第二节 企业架构是企业战略与IT间的桥梁 26

1.企业架构的定义 26

2.企业架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28

第三节 企业级能力复用是实现IT赋能的关键 30

1.IT赋能 30

2.企业级能力复用 31

第四节 战略匹配是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目标 32

1.战略匹配 32

2.战略匹配模式 34

3.小结 35

第五节 IT治理有助于实现战略匹配 36

1.IT治理 36

2.战略匹配与IT治理的关系 38

第三章 适配企业级能力复用的平台型企业架构 41

 

第一节 传统企业架构存在的不足 43

1.传统企业架构无法控制业务架构梳理的粒度 43

2.传统企业架构难以支持识别可复用的能力 43

第二节 平台型企业架构 44

1.元模型(Meta model) 44

2.视角(Viewpoint) 45

3.视图(View) 46

4.平台型企业架构元模型 46

 

第四章 平台型企业架构之业务架构 49

 

第一节 业务架构的总体框架 51

第二节 业务架构的元模型 53

第三节 业务架构的设计步骤 54

1.业务能力划分 54

2.如何识别和构建能力 55

 

第五章 平台型企业架构之应用架构 71

 

第一节 应用架构的总体框架 73

1.应用架构的内涵 73

2.应用架构总体框架 73

3.应用架构设计的原则及思维误区 74

第二节 应用架构的元模型 75

1.应用布局分析 75

2.应用架构元模型 77

第三节 应用架构的设计步骤 77

1.应用组建模 77

2.应用组件建模 78

3.应用建模 80

4.应用层建模 82

5.应用服务与扩展点建模 82

6.边界划分结果和依据的可视化 83

 

第 六 章 平 台 型 企 业 架 构 之 数 据 架 构 85

 

第 一 节 数据架构的总体框架 87

 

第二节 数 据 架 构 元 模 型 89

1.中心化数据架构 89

2.平台型数据架构元模型 90

第三节 数据架构的设计步骤 91

1.数据对象建模 91

2.数据组件建模 92

3.数据服务建模 93

 

第 七 章 平 台 型 企 业 架 构 之 技 术 架 构 95

 

第一 节 技 术 架 构 的 总 体 框 架 97

 

第二节 技 术 架 构 的 元 模 型 98

1.技术架构设计思路 98

2.技术架构元模型 99

第三节 技术架构的设计步骤 101

1.系统性的分析架构需求 101

2.结构化的设计架构方案 102

3.沉淀可复用的技术知识 106

 

第 八 章 I T 与 战 略 快 速 匹 配 的 治 理 模 型 109

 

第一 节 IT与战略匹配关键治理因素 111

1.IT治理因素分析方法 111

2.单案例纵向分析 113

3.多案例横向分析 115

4.关键IT治理因素 117

第二节 快速实现IT与战略匹配的治理模型 117

1.高效的组织沟通方式和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

业务需求的准确理解 118

2.改进项目立项、软件开发等机制,是快速实现IT与

业务匹配的有效方式 119

3.沉淀共性服务、建运一体化机制是快速实现IT与

战略匹配的关键 119

4.数字化生态伙伴是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的关键 120

 

第 九 章 国 有 企 业 I T 治 理 机 制 — — 数 字 化 生 态 体 系 及

解决方案 123

 

第一 节 数字化生态体系 125

第二节 解决方案子体系 — — 需求管理 127

1.需求管理的必要性 127

2.需求管理分类 128

3.需求分析与协作管理 128

第三节 解决方案子体系 — — 敏捷项目管理机制 130

1.立项机制 130

2.验收与投运机制 131

3.评价机制 131

 

第 十 章 数 字 化 生 态 体 系 之 建 设 与 运 营 子 体 系 133

 

第一 节 敏 捷 开 发 管 理 模 式 135

1.敏捷开发的定义 135

2.敏捷开发过程 135

第二节 持 续 集 成 管 理 机 制 140

1.持续集成的定义 140

2.持续集成过程 140

3. 自动化测试 142

第三节 建设与运营 一体化 144

1.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的定义 144

2.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145

 

第 十 一 章 数 字 化 生 态 体 系 之 技 术 架 构 子 体 系 147

 

第 一 节 中台架构总体建设思路 149

1.中台架构建设必要性 149

第二节 中台架构建设原则 150

1.服务中心建设原则 150

2.服务中心的服务设计原则 152

第三节 中台架构的设计 154

1.中台架构建设 154

2.中台架构服务设计 159

第四节 中台架构运营体系 160

1.中台业务运营体系 161

2.共性(共享)服务运营 162

第五节 数字能力开放平台 164

第 十 二 章 数 字 化 生 态 体 系 之 组 织 人 才 子 体 系 169

 

第 一 节 国有企业IT组织管理 170

1.敏捷组织分析 170

2.IT组织模式分析 172

3.国有企业IT管理组织 173

第二节 国有企业数字化人才管理机制 175

1.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思路 175

2.人才培养体系 177

3.人才应用体系 178

4.人才激励体系 179

第三节 国有企业生态伙伴管理机制 181

1.供应商选取机制 182

2.供应商使用机制 184

3.供应商信息管理机制 191

 

第 十 三 章 国 有 企 业 中 台 建 设 案 例 193

 

第一 节 Y 通 信 公 司 智 慧 中 台 建 设 195

1.企业级智慧中台总体架构 195

2.业务中台 196

3.数据中台 197

4.AI中台 198

5.技术中台 199

第二节 E 证 券 业 务 中 台 架 构 200

1.企业业务中台建设原则 200

2.业务中台整体架构 201

3.技术架构 207

第三节 P 银 行 中 台 建 设 208

 

第四节 S电网数据中台建设 211

1.S电网数据中台 211

2.S电网数据中台运营 214

3.S电网数据中台应用 215

 

第 十 四 章 国 有 企 业 数 字 化 转 型 的 展 望 221

 

第 一 节 找准数字化切入点 223

1.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点面结合 223

2.数字化转型切入点的若干准则 225

第二节 培 养 企 业 变 革 管 理 能 力 225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27

2.从最高领导者开始的原则 227

3.明确阐述企业文化的原则 228

4.做好准备迎接突发状况 228

第三节 普及数字化文化 229

1.数字化文化对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229

2.数字化文化的内涵 230

 

参考文献 23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