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乡里制度与早期文明(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文库)
¥
71.7
5.6折
¥
128
全新
库存27件
作者李秀亮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100201070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秀亮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2-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0201070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250千字
- 【内容简介】
-
为中国古代基层行政机构之一,乡里组织曾在两千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滥觞,加强对它的研究,弄清乡里制度的源头及早期发展轨迹,对于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变迁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之一。
本书认为,以往学者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对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政治机构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乡、里等基层地域组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对中国古代其他政治制度的研究程度相比,学术界对乡里制度的研究仍然显得非常薄弱。因此,本书的研究宗旨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简帛、陶文、玺印等古文字资料,对以上所指出的先秦乡里制度中的诸项薄弱环节做深入考察,以期对先秦乡里制度有更准确清晰的了解。
针对先秦乡里制度的内部结构形态,本书利用众多史料,结合新发现材料,选择五个专题做重点论述:其一,乡里组织的结构与规模;其二,乡里组织的管理者;其三,乡里组织内的居民关系;其四,战国时期的“宗族里居”现象考察;其五,邻里关系研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考察,本书有望让学界对先秦乡里制度的整体形态和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
- 【作者简介】
-
李秀亮,1983年生,山东临沂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齐鲁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先秦史、齐鲁研究。主持出土文献所见齐史资料整理与研究东夷发展研究等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课题2 项,参与古发现与先秦史诗、颂诗等重量、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在历史研究简帛研究等发表学术30余篇。
精彩内容:
在以时间顺序梳理了先秦乡里制度产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外,本书还 从横向的角度,对先秦乡里制度的几个因素做了具体解剖和分析,以期对其内 部组织形态有更清晰的认识。
其一,乡里组织的结构和规模。其结构主要包括住宅邑落区、农业耕作区、山林薮泽副业区与公共墓葬区四大部分。一里的规模大约占地 3 万方米, 其中所包含的户数当以二十几户为基本形态,同时又时有不同程度的变动。
其二,乡里组织的管理者。无论乡中官吏,还是里中官吏,他们的职官称 谓在先秦时期虽都呈现多样化,但诸官吏之间已形成了上下级隶属关系,其本身的行政化已非常明显。作为行政官吏,乡里官吏的产生方式以乡举里选为主,有固定的选拔和任命流程,有的奖惩机制,有的职官俸禄。他们的社会职责从政治、经济、法律到社会公共事务等无所不包,可谓包罗万象,内容繁杂。
其三,乡里组织内的居民关系。乡里居民在常交往中,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乡俗里规,如尊老敬长、相让以齿;死丧同恤、福祸相依;勤劳有为、善 待他人;尊贤重德、诚实尚信等。他们之间的居民关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互 帮互助、患难与共的协作关系;婚嫁同乐、死丧同哀的亲密关系;生意买、债务往来的商业关系以及常纠纷、对峙的盾关系等,其中以互帮互助、同乐共哀的亲密关系为其主流。
其四,战国时期的“宗族里居”现象探析。战国时期乡里组织虽然已普遍建立,但血缘宗族组织仍然以某种形式残留于世。战国时人仍有较强的血缘宗族观念;血缘宗族仍为战国时人身份界定的重要标识之一;血缘宗族在居民常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权余威在范围内仍然存在;某些特殊职业仍然存在着较强的宗族里居行为。但与西周春秋时期的血缘大宗族相比,战国时期的宗族规模已非常有限,宗族已成为乡里组织的附庸,它们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散居在乡里组织之内,其社会地位已无法与乡里组织相抗衡。
其五,乡里居民“安土重迁”观念研究。深藏于心中的安土重迁思想,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各阶层居民皆有深厚的怀恋故乡、安土重迁观念。他们对故乡家园的留恋、对迁居远徙的抵制以及外出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皆是对“安土重迁”思想的有力体现。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与农耕生产方式、统治阶级的刻意引导、诸子百家的大力宣传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等息息相关。
- 【目录】
-
总序:齐鲁文化的古典学意义(江林昌)
绪 论
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宗旨
章 西周时期“里”的性质与基层聚落形态
节 西周时期里的性质辨析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邑及其性质
第三节 西周时期基层聚落形态概述
附 录 俎侯夭簋“里”字献疑
第二章 《周礼》乡遂制度考辨——兼论西周时期“乡”的性质
节 《周礼》中的乡遂制度分析
第二节 西周时期无乡遂制度考
第三节 《周礼》乡遂制度探源
先秦乡里制度与早期文明
第三章 春秋时期乡里组织的产生
节 乡里组织产生时间辨正
第二节 乡里组织产生历程探析
第三节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乡里制度考察
第四节 乡、里之外的其他地域组织考察
第五节 小 结
第四章 战国时期乡里制度的发展与定型
节 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节 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乡里制度发展考述
第四节 小 结
第五章 先秦乡里制度内部组织形态研究
节 乡里组织的结构与规模
第二节 乡里组织的管理者
第三节 乡里组织内的居民关系
第四节 战国时期“宗族里居”现象辨析
第五节 乡里居民“安土重迁”观念研究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