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
¥
17.8
3.0折
¥
5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李晓峰;刘大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6112168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晓峰;刘大先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2168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5页
-
字数
402千字
- 【内容简介】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共11章,包括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其功能;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问题;中国文学史的时间等内容。
- 【作者简介】
-
李晓峰,男,汉族,196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现为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全文转载(摘)。出版《玛拉沁夫小说艺术论》等著作四部。获国家、省部级政府奖六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四项。
刘大先,男,汉族,1978年生于安徽六安,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学、近代文化史,著有《时光的木乃伊》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 【目录】
-
导言
上部 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一、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法理基础
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依据
三、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科基础
四、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
一、多民族历史观
二、多民族文学观
三、多民族民族观
四、多民族国家观
五、多民族哲学观
第三章 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其功能
一、现代知识转型与文学地位的提升
二、文学史的形成及权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
四、中国文学史的功能
五、文学史知识建构的个人话语权力与国家意识形态规约的调适
第四章 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问题
一、创作主体身份的多民族属性
二、多种文学传统与多种文学形式
三、多语种、跨语种与双语写作
第五章 中国文学史的时间
一、中国文学史的“显在式样”与“隐性式样”
二、历史线性时序与中国文学史的时间结构
三、“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史”的互文性关系
四、多时间与多历史
第六章 中国文学史的空间
一、多地域与多民族相叠加的文化与文学
二、跨地域与跨民族的文化与文学
三、动态的空间与文学
下部 相关问题研究
第七章 少数民族文学发生与学科反思
一、少数民族文学发生的制度环境
二、国家一体化格局中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整合
三、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发现与价值重构
四、少数民族文学的知识化
五、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化
六、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
第八章 当代各民族母语文学的在场方式与跨语际传播
一、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当代母语文学的尴尬处境
二、单边译人:文化洼地效应的放大与文学权力的放逐
三、策动与新路: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自觉
第九章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历史哲学转型
一、现代与传统的起承转合
二、“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交融
三、文学与历史的互相生成
四、作为“民族”内部动力的现代性历史
五、进行中的历史
第十章 世界多民族国家中的多民族文学
一、世界文学、民族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
二、范式转移与重绘文学史面貌
三、多元文化主义及其不满
四、殖民、流散、跨国主义转向
第十一章 汉语世界中的多民族文学--1981-2009年《民族文学》的统计学分析
一、中国多民族作家汉语文学
二、多民族母语汉译文学
三、多民族民间文学
四、多民族文学公共空间
五、办刊理念:世界眼光与多民族文学观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