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墨留痕 ——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粉墨留痕 ——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

17.6 3.1折 56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岳春生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5404110

上书时间2024-11-20

尚贤文化郑州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岳春生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540411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256页
  • 字数 70千字
【内容简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是岳春生以1949-2014年观看或参与的演出为线索,以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为缩影,折射出北京乃至新中国建立65年的文艺演出史。岳春生的文字简白流畅,饶有趣味,毫不做作,直朴纯粹而不失儒雅,将65年来看过的演出、经历的演出,以及与于是之等一些文艺大师的交往娓娓道来,加上作者挑选的200多幅节目单和入场券及与之相关的充满趣味的故事,既有对北京演艺文化的回忆,又有个人情怀的抒发,是一部老百姓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微观文艺史。

【作者简介】

  岳春生,北京第一七一中学高级语文老师,自小受家庭熏陶,他爱看戏,更懂戏,特别对节目单感兴趣。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今天,岳春生看了3000多场演出,积攒了近5000份各类节目单。2012年岳春生曾在首都博物馆举办新馆开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个人展,展出200多张节目单,这些节目单大都代表着当时标志性的演出。展览闭幕后,岳春生将节目单捐赠给了首都博物馆。

【目录】

节目单——65年京都观演录 / 001
1949—1956年•构建新生 / 002
街巷胡同的演出  003
晓市的评戏大棚  004
天桥是咱老百姓的“文化乐园”  006
逛天桥趣事  007
听曲艺和曲剧  009
听京剧和昆曲  010
我的流行歌曲和“插曲”  011
重要的事  012
1957—1959年•百花齐放 / 013
群众文化生气勃勃  013
我参加了文艺大军  014
大正琴,何处寻?  015
在“四馆”看演出  018
妹妹参加了新歌合唱团  020
夏夜胡同文化二景  024
1960—1965年•呈现高潮 / 026
践而行之者  028
1966—1976年•一花独放 / 041
如何看待“样板戏”?  041
课前大唱戏与歌  043
毛主席思想文艺宣传队  043
民乐队和广播歌曲  043
买大锣需要“响铜”换  044
“文革”中就兴领掌  046
随身乐器首选口琴  047
1977—1980年•振奋与复苏 / 048
在北影厂看拍《报童》  050
老舅说:“你们北京人好福气!”  051
我组织了两场大型朗诵会  052
1981—1989年•在探索中求发展 / 065
我之“人艺观”  066
铁成出名后仍谦虚  072
亦师亦友的周正先生  073
和冯福生共享豆汁乐  074
1990—1999年•在调整中前进 / 087
高水平的一七一中学生合唱团  089
谦和与微笑的汪本贞先生  090
梁冠华的尊师让我感动  090
关凌说得在理儿  091
组织毛主席诗词朗诵会  092
舒乙夫妇听我母亲说往事  094
于是之先生亲自送来相片  096
置身人艺舞台中央  098
二舅买了件戏装  100
2000—2014年•多元、多姿、多彩 / 111
马增惠女士赠我录音带  113
骑车连听三天评剧  114
致歉张火丁  116
我慕侯大师  117
罗列“关系”,留此存念  118
耀华到我家主持节目  119
巧遇梅绍武先生  120
“老小孩”以戏娱亲  122
校友连丽如是评书表演艺术家  124
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印象  125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成立是一件大幸事  127
国家大剧院中的“小镜头”  130
人艺就是人艺  132
蓝老谈“人艺风格”  133
我和叫卖声艺术  136
直爽、执著的“叫卖真人”张振元先生  138
中石先生情暖人心  141
陈铎、希珧夫妇都是热心人  144
道具大师丁里先生印象  145
听田津生先生电话里表演口技  150
看“大戏节”演出拾零  154
CCTV“京少赛”评委略显逊色  155
三爱“演后谈”  157
再看《东方红》  160
我是“方家胡同46号院”的多个“之最”  161
在地坛“周末百姓大舞台”看曲剧收获多  166
您这真是“老北京天桥的绝活”吗?  172
寄语“春晚”  176
我家住在文化宝地  178
我的六个忧虑  183
我的三件“文化大事”  194
入场券——券里券外话今昔 / 205
入场券发展变化之我见 / 206
凡人琐事留存照 / 211
入场券其实就是凭证  211
联合售票亭  211
“规规矩矩”的喜获退票  212
可佩的“蹭戏一族”  212
退票的意外之得  213
在“茶座”看演出“三自律”  213
三块钱一张票——唉,我都愧得慌!  214
票价低水平高的周末相声俱乐部  215
买低价票和“捡漏儿”  216
我进包厢听了一回戏  216
当前的票价高还是不高  217
说检票  218
盖在手臂上的“入场券”  219
票,都是自己掏钱买的  219
爱买首演票  220
免票•赠票•优惠票  220
票上广告:艺术尊严与金钱的博弈  221
卡证传情  222
演出信息从何而来  225
自选座位和对号入座  229
敬老票•加座票•站票  230
说小孟设计的两张入场券  230
入场券的推销  232
售票员也不容易  232
票贩子一族  233
有降票价的啦  234
两张没使用的票  235
都来积攒入场券  237

 

后记 / 23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