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
¥
26.5
4.5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刘祯 著;仲呈祥 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5995352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祯 著;仲呈祥 编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5995352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字数
3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导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 【内容简介】
-
《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为作者刘祯、仲呈祥研究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之论文集。作者多年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所收文章发表于《文艺研究》、《戏曲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内容包括《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乾隆时期(1736-1795)北京演剧及雅俗思潮嬗变》、《虎丘曲会与昆曲审美的雅、俗之境》、《实践与理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论元杂剧及在大都的兴盛》及研究高则诚与《琵琶记》、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等论文,集中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戏曲史及审美变迁的成果,受到学界关注和好评。共约25万字。
- 【作者简介】
-
刘祯,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梅兰芳纪念馆书记、副馆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等职。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戏剧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
- 【目录】
-
自序
论昆曲审美思想的变迁
一、《琵琶记》与明初文学思潮
二、文人与戏曲的契缘
三、“雅正”思想与“寓道德于诙谑”的走向
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
一、俗之滥觞——南戏的兴起与“里巷歌谣”
二、雅、俗共赏——雅俗审美之真正融合与杂剧作家身份之双重性
三、雅化之风——戏曲身份的确立与昆曲的“流丽悠远”
四、俗中含雅——地方戏的崛起与京剧的形成
五、雅化与精致——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以来的“戏改”和戏曲发展
虎丘曲会与昆曲审美的雅、俗之境
一、戏曲史中的俗与雅
二、虎丘曲会文献记载
三、曲会现象与雅、俗两境
四、曲会与民俗节庆
乾隆时期(1736—1795)北京演剧及雅俗思潮嬗变
一、戏曲史上之清代戏曲与乾隆戏曲
二、乾隆时期北京演剧与花雅之争
三、乾隆时期戏曲审美的雅俗嬗变及对京剧品格的影响
当代戏曲的发展及其走向
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方针与戏改中对“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批判
二、《十五贯》、《白蛇传》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作
三、京剧现代戏会演和《红灯记》等“样板戏”
四、新时期戏曲的新收获
实践与理论:关于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
一、戏曲是表演和实践的产物
二、古代对戏曲表演的系统认识
三、当代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管窥
四、关于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庚与中国戏曲理论体系
一、戏曲学与中国戏曲理论体系
二、张庚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三、张庚、前海学派与戏曲学科体系
扬剧《百岁挂帅》研究
一、扬剧及其兴盛
二、从扬剧《十二寡妇征西》到《百岁挂帅》改编
三、京剧改编与对扬剧《百岁挂帅》的评价、地位
论元杂剧及在大都的兴盛
一、元杂剧:一代之文学
二、大都:杂剧之中心
三、多元艺术的综合与演进
四、蒙古及周边民族艺术的促进
五、科举行废与书会才人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论
一、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剧作
二、《窦娥冤》与社会批判精神
三、《救风尘》与女性形象系列
四、英雄主义与《单刀会》
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
论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二、《西厢记》题材演变
三、《西厢记》思想内容
四、《西厢记》艺术特点
五、华美典丽的诗剧风格
极意匠惨淡之致
——武汉臣杂剧《老生儿》研究
一、版本比较
二、主题、本事
三、人物塑造
四、关目结构
五、小说比较
论“曲祖”《琵琶记》
一、关于“曲祖”
二、“虽出《拜月》之后,然自为曲祖”
三、《琵琶记》之“矛盾”:从民间到文人
四、“一部《琵琶》,止为蔡伯喈一人”
高明仕履考辨
一、处州录事
二、江浙行省掾史
三、浙东阃幕都事
四、绍兴府判官
五、庆元路推官
六、江南行台掾
七、福建行省都事
八、徵事郎、翰林、国史院典籍官
高明交游新考
一、交友新考
二、公共特征
高明卒年再考辨
附录:高明年谱
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