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观者:论约翰·伯格的艺术理论及意义
¥
23.2
4.7折
¥
4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林生 著;仲呈祥 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5995130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林生 著;仲呈祥 编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5995130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2页
-
字数
2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艺术学理论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 【内容简介】
-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当代世界“文化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约翰.伯格是视觉文化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一位。伯格以观者的接受观看为视角,对视觉图像批评的范式进行“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伯格选取观看关系、观看对象和观看效果为路径,探索视觉图像批评因观者维度的介入而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推动了视觉图像批评以观者为中心的范式转向。《图像与观者:论约翰·伯格的艺术理论及意义》一书系统梳理伯格的图像观看理论,并将其与20世纪以来西方图像批评的人文转向相结合,论述反“视觉中心主义”思潮下视觉图像批评路径选择的可能性,阐释图像批评观者范式转向的逻辑必然性。借助解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话语资源,探讨图像与观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伯格的观看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剖析当下的文化案例,彰显出观看理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图像与观者:论约翰·伯格的艺术理论及意义》所选话题前沿,论证深入,在方法论层面对图像批评路径的拓展与实践不无裨益。
- 【作者简介】
-
王林生,1983年5月生,山东莘县人。2012年于民大学,获博士;20122014年在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现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研究、创意产业。主持北京市博士后项目l项;发表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年度皮书2部/类。
- 【目录】
-
序:约翰·伯格: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类”
导论谁是约翰·伯格?
一、约翰·伯格与《观看之道》
二、约翰·伯格:传统艺术观的“挑战者”
三、范式“重构”,伯格艺术史观的核心命题
四、伯格艺术理论批判的多重视域
(一)国外批判视域中的伯格
(二)国内批判视域中的伯格
(二)小结
第一章伯格观看理论的历史性出场
一、呼唤人文:20世纪西方图像批评的转向
(一)图像批评转向的哲学维度
(二)图像批评转向的实践维度
二、视线的游移与交互:对“感性之眼”观看的恢复
(一)“游移”的视线代替“静止”的视线
(二)“交互”的视线代替“单一”的视线
(三)“主观”的视线代替“客观”的视线
三、观看方式选择的四个维度
(一)“谁在看”
(二)“用什么看”
(三)“在哪里看”
(四)“看什么”
第二章观看关系的重构
一、复制技术对“作者一图”关系的消解
(一)“作者一图”关系的内涵
(二)机械复制技术对作者权威的破除
(二)数字复制技术对作者理念的消解
(四)“作者一图”关系消解的实质
二、“图一观者”关系作为图像的本质
(一)观看进入图像的本体
(二)过程作为“图一观者”关系的核心
(三)创造作为观看的本性
三、图像意义:“图一观者”之间的“第三生成物”
(一)观者:充满“期待”的观看
(二)图像:富有“张力”的结构
(三)对话:意义产生的路径
第三章观看对象的重构——以人体像为例
一、裸女像:“情欲”的对象向“形式”艺术的挑战
(一)本质主义在裸像中的体现
(二)裸女像作为“情欲”的对象
(三)性别权力差异的观念进入图像批评的视野
二、“女为悦己者容”——男性作为隐含观者对女性“媚态”的塑造
(一)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隐含观者
(二)作为“他者化”中介的隐含观者——镜子
(三)作为图像结构的隐含观者
(四)隐含观者在消费社会中的异化
三、“男色”消费的性别隐喻
(一)“男色”形象从“硬汉”到“花样美男”
(二)“男色”的商品化特质
(三)“男色”消费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四)“男色”消费陷入女性主义的悖论
第四章观看效果的重构
一、广告说服:“引用”油画语言的图文包装
(一)允诺:广告说服的策略
(二)油画语言:广告说服的视觉修辞
(三)“引用”的本质:广告的艺术化
二、观者对广告说服的“抵抗”策略
(一)关于“抵抗”理论的两种学说
(二)“抵抗”的多重涵义
(三)“抵抗”广告说服的几种策略
第五章伯格观看理论的意义及当代境遇
一、观看,向图像提问的一种范式——伯格观看理论的理论价值
(一)观看,一种“问题意识”的彰显
(二)以观看为中心批评范式的核心命题
(三)范式转换的本质:要素的“背景——突前”
(四)观者观看范式的多元性
二、观看:一种时尚的消费——伯格观看理论的当代境遇
(一)消费作为景观化图像的主因
(二)虚拟化图像中的消费动因
(三)观看不再注重图像的物质性
(四)观者作为被“测量”的受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插图目录
图1《观看之道》英文版封面
图2透视示意图
图3梵·高的油画《农鞋》
图4工厂中敞开双臂的工人
图5古登堡时期的印刷与印刷厂
图6《步辇图》邮票
图7玛格力特的《形象的背叛》
图8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图9“黄金分割”
图10维切里奥·提香的《亚当与夏娃》
图11布隆奇诺的《维纳斯和丘比特的寓言》
图12丁托列托的《苏珊娜与长老》
图13简特来斯基的《苏珊娜与长老》
图14《照镜子梳妆的姑娘》
图15鲁本斯的《披上毛皮的海伦娜·芙尔曼》
图16庚斯博罗的《安德鲁斯夫妇》
图171918年张裕葡萄酒广告
图18广告中的LV手提包
图19“在英国的许多地方并不存在种族歧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