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

15.2 2.2折 68 全新

库存4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师渠、黄兴涛 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3098712

上书时间2024-12-14

尚贤文化郑州分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师渠、黄兴涛 编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309871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615千字
【内容简介】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创遣。中国文化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样法,同时也蕴含着她的情感、智慧和民族精神,数千年来,历风雨而不衰,遭浩劫而弥坚,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已提供了不竭的生命源泉,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是我们今天应当加以批判继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欲理解中国文化,舍其历史无由。而欲理解中国文化史,界定文化的概念,梳理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特质及其研究状况,又是十分必要的。爰作是序。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的概念,迄无统一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各国学者讨论什么是“文化”,也未取得共识。据统计,有关文化的概念,多达数百种,人们见智见仁,莫衷一是。
从西方的历史上看,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古代。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古老的文化概念,是由约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提出来的,它从拉丁文译成英文是“cultureisthephilosophy-orcultivation-ofthemind”。汉译为“文化是心灵的哲学(修养)”。其中cultivation本义是耕种,引申意为耕种—栽培—培养—修养。这可谓哲学的文化概念。它强调文化是人类心灵的创造物,并视文化是一个趋向品德修养终极目标的动态的创造过程。
第二个时期是中世纪。有代表性的是艺术的文化概念:“文化是艺术的总称。”它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提出来的,强调文化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自由的创造。
第三个时期是19世纪。其间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
【目录】
绪言
第一章民国社会与民国文化
第一节社会巨变与文化发展的新态势
一、民国时期社会的特点
二、社会变化对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三大政权的主要文化政策
一、北洋军阀政府的“尊孔复古
二、国民政府的“三民主义”独尊
三、苏区和解放区的文化政策
第三节文化发展与社会变革
一、现代文化意识的兴起和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活跃
二、民国文化与社会进步
第二章民国文化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崇尚民主与科学的现代性追求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主旋律
第三节中西文化的会通融合
第三章文化道路的抉择与论争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文化论争
一、尊孔与反孔
二、《新青年》与《东方杂志》之争
三、“林蔡之争
第二节五四后中西文化论争的继续
一、新文化运动队伍的分化
二、“新旧调和”问题
三、“东方文化优越论”
第三节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第四节“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之争
一、关于“中国本位文化”的争论
二、围绕“全盘西化”的论辩
第五节抗战时期的复古与反复古斗争
一、与蒋介石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
二、批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张
三、毛泽东、张闻天对文化论争的总结
第六节黎明前的文化选择
一、两种中国命运决战中的文化问题
二、对传统文化的再批判
三、“人民本位文化”论的提出
第四章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
第一节外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一、五四前后外国文化的传播
二、十年内战时期外国文化的传播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外国文化的传播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文化的西播
二、中国文艺的对外传播
三、其他方面中国文化的外播
第三节国内各民族文化的新交融
一、国内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的历史条件
二、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
三、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四、民国文化发展中少数民族的贡献
第五章迈向现代的哲学
第一节民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二节资产阶级新哲学体系的建构
一、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二、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
三、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
四、金岳霖的知识论
第三节现代新儒家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梁漱溟的新孔学
二、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三、冯友兰的“新理学”
四、贺麟的“新心学”
第四节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
二、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
三、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中国化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章走向世俗:民国的宗教世界
第一节人世达变的宗教倾向
第二节佛教的革新与佛教文化的活跃
一、“复古革新”与“纳新革新”
二、活跃的佛教文化
第三节致力于“中国化”的基督教
一、天主教的“中国化”策略
二、新教及其“本色教会”
三、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
四、基督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
第四节其他宗教的兴衰
一、衰落中的道教
二、各种民间宗教
第七章旧仪已失,新轨未立:伦理道德的变革
第一节伦理的觉悟
一、对“忠”、“孝”伦理的批判与改造
二、贞操节烈道德权威的失坠
第二节从个人本位主义到为人民服务
一、资产阶级新道德的内容
二、独立、平等的道德观与妇女解放
三、婚姻家庭观念的更新
四、无产阶级新道德的孕育
第三节复兴“固有道德”:国民政府的伦理“建设”
第八章多元体制下的民国教育
第一节资产阶级教育体制的确立
一、“壬子癸丑”学制与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初步形成
二、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与新学制的确立
第二节各种新教育思潮的试验
一、平民教育运动与平民教育思潮
二、黄炎培倡导的农村教育改进试验区
三、晏阳初主持的农村平民教育实验
四、陶行知领导的乡村师范教育和山海工学团
五、梁漱溟进行的乡农学校实验
……
第九章别开生面的史学和初生的考古学
第十章现代新文学及语言文字的变革
第十一章艺术领域里的拓展
第十二章现代自然科学的奠基
第十三章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建设
第十四章文化传播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十五章社会风俗的变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