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V新世代1(附带光盘)
  • DV新世代1(附带光盘)
  • DV新世代1(附带光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DV新世代1(附带光盘)

1 九品

仅1件

广东汕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凤凰卫视之《DV新世代》栏目组 编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C38

上书时间2023-03-03

老街一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凤凰卫视之《DV新世代》栏目组 编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0651581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DV新世代1》依然在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热播,它对中国非职业影像运动的推动已有不少专业人士给以高度评价。从DV创作中,我们联想到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一百多年前,在中国内地曾经发生过的学生演剧运动。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以学生演剧为代表的非职业戏剧运动,曾经用他们极其张扬的个性、独特的视角与非功利的追求为职业戏剧注入了新的营养,为社会提供了鲜活的多样的内容。尽管这些非职业戏剧创作并未出现多少经典之作,但是他们对于那个时代和社会的记录,尤其是记录方式,深刻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滋养和哺育了职业戏剧。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学生演剧等非职业戏剧运动的推动。从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和预测:DV创作做为一种非职业影像记录方式也完全有可能为社会、为时代留下一个不可替代的、丰富的影像宝库,并给职业的影像记录带来灵感和启发。中国的DV创作正在发展之中,我们期待着它有一个更为开阔的生存空间、更为健康的生存环境,也期待着它为我们留存下关于时代与社会的宝贵记忆,扎实前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目录】
序篇
王志江:开练
喜大狼:我DV故我在
文化名人谈ov
贾樟柯:DV的革命性在于对影像资源的解放
阿忆:用DV记录平凡时刻的平凡生活
陈光忠:莫让DV时尚化
崔子恩:让DV进入中国的场景和人生
戴锦华:用DV记录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海岩:有表达的欲望,已经是很有前途的人
孔庆东:用DV挖掘小人物身上的光彩
雷颐:DV会改变历史书写的方式
石一宁:制作要发表的DV作品应考虑社会效果和艺术性
舒乙:继承历史的优良传统
王鲁湘:不要切断DV和传统的关联
吴文光:能不能用DV写一封真正的爱情长信
夏刚:DV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时尚
徐舫洲:从民间创作中汲取活力
杨东平:更深入地表现最熟悉的东西
尤小刚:DV的特点是个性,是发现,是兴趣
余杰:DV对表达的权力体系构成了挑战
张扬:真正有感染力的是内容焕发出的东西
张颐武:DV是文化民主的新形式
张元:最打动我的是最真实的东西
郑洞天:你从生活里看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
朱青生:用艺术的方式提醒媒体对人的异化
DV青年手记:我DV故我在
郭菲《纹身》
王珏《偶遇》
郭玉秀《我的父亲母亲》
桂冠《水沫·人》
王宇陆、郭奎勇《修自行车的人》
樊启鹏《我的父亲母亲》
吴木坤《苦乐打工妹》
张悦、李吉《北京,站》
沈嵘、李科《在树村》
邢广利、景刚《在都市边缘歌唱》
陈富、陶征《山城棒棒》
王一琳、阎云飞、郭志浩《海德格尔·三月》
张晶、杨伟弘《我,我们》
杜海滨《铁路沿线——火狐狸》
冯雷《雪落伊犁》
杨天乙《老头》
王芬《我们这儿星期天》
结语:凤凰台上凤凰游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