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
¥
19.7
3.4折
¥
5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田雪梅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00126724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雪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26724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92页
-
字数
10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我国目前*部比较系统研究近代日本国民问题的著作。本书结合政治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尤其是现代国家的相关理论,以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为背景,通过对明治到大正时期具体历史的分析,对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进行了专门阐述。
作者提出,近代国民的构建是国民国家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去地域化”、“去奴仆化”是近代国民形成的条件。明治新政府面临着将臣民转变为近代国民的重要任务。作者分析了福泽谕吉、森有礼等人关于国民铸造的构想,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国家强制和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是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两大动力,两种动力作用的结果是,来自国家强制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来民权运动的影响力,导致民众从国民向臣民的悲剧性回归,日本近代国民铸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为国家臣民的铸造。作者还分析了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历程并系统总结了在国家转型中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四大特点、四个经验和两大主要教训。
- 【作者简介】
-
田雪梅,女,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1995年西南交大硕士毕业留校任教, 201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200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访问研究;2009年9月-2010年9月,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博士论文执笔)资助,再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访问研究。近年来曾发表《颠覆型民主:菲律宾民主转型的力学博弈与依靠力量》、《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力学博弈模式分析》、《城市基层民主发展的组织载体困境:兼议国家在社区自治演进中的作用》、《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国民的形成:近代媒体的发展与作用》等多篇论文,合著《制度反腐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等著作。主研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译著作一部,撰写教研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目前侧重于日本政治。
- 【目录】
-
绪论
节问题缘起
一、问题的重要和特殊
二、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状况
三、前提的设定及其缘由
四、具体研究设想和框架
第二节国民与的关系:近代国民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近代国民形成的基本理论
章铸造近代本国民的构想
节幕藩体制下的臣民
一、世袭的身份制度
二、地方分国的封建领主制度
三、严密的锁国政策
四、占统治地位的儒学
五、从臣民走向国民
第二节福泽谕吉关于近代本国民的构想
一、福泽谕吉关于铸造近代本国民的基本主张
二、福泽谕吉关于铸造近代本国民构想的鲜明特点
第三节森有礼关于近代本国民的构想
一、森有礼关于“创造本国民”的主张
二、森有礼“创造本国民”构想的鲜明特点
三、森有礼“创造本国民”构想的消极影响
第四节木户孝允和陆羯南关于近代本国民的构想
一、木户孝允关于铸造近代本国民的构想及其特点
二、陆羯南关于铸造近代本国民的构想及其特点
第二章强制与国民铸造
节“去地域化”:政治集中的制度化实践
一、天皇亲政制度:权力从幕府到天皇的回归
二、主权的统一:从“版籍奉还”到“废藩置县”
三、户籍制度、学制、征兵制、地税改革的推行与法制统一
第二节“去身份制”:政治扩大化的制度变革
一、实现四民等
二、确立立宪政治
三、建立地方自治制度
第三节“构建传统”:国民教育的制度化实践
一、创立天皇神话
二、形成有效的学校教育体系
三、颁布《教育敕语》
四、实行全方位的统合
第三章民权运动与国民铸造
节“去奴仆化”的抗争:自由民权运动与近代国民的铸造
一、反体制势力的合流: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
二、抵抗的理论武器:民权
三、抵抗的“去奴仆化”成效
四、抵抗的“去地域化”成效
第二节“去奴仆化”的再觉醒:大正时期的民众抗争
一、大正时期民众抗争出现的背景
二、“去奴仆化”抗争的表现及成效
三、自由思想的深化:体制的反体制之声
四、“去奴仆化”抗争取得成效的社会原因
第三节国民向臣民的悲剧回归
一、从国民回归臣民的教育准备
二、“皇国化”臣民教育的确立
三、臣民教育的化
第四章走向国民:媒体视野下民众政治意识的变迁(1873-1895)
节不受欢迎的《征兵令》
一、恐慌与不安的民众意识
二、尚无意识的近代臣民
第二节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民众实态
一、《自由灯》的启蒙:对民众“奴隶根”的批判
二、运动会的开展:民权、“之丸”和天皇的双重浸透
三、演讲会的盛况:与权力对抗的快感
第三节“甲申事变”的兴奋
一、“应该如何抵御外辱”:“甲申事变”前的舆论铺垫
二、“国辱须用血来雪”:一致对外的舆论
三、“他们”和“我们”的区分:“甲申事变”的影响
第四节《明治宪法》的颁布
一、“万岁”的诞生
二、国民统合的“四位一体”
三、形成国民的悖论
第五节甲午战争的标志意义
一、对外战争与“印刷资本主义”的交互
二、甲午战争中本媒体的特点
三、近代国民——“本人”的形成
四、国民铸造的肖像画
五、甲午战争带给本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近代本国民铸造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节近代本国民铸造的基本特点
一、横纵轴交错与时空交互的结合体
二、实践过程的压迫
三、明显的阶段与不均衡
四、强调与“他者”的差异
第二节近代本国民铸造的客观条件和成功经验
一、客观条件:江户时代的良好准备
二、成功经验一:近代的制度保障
三、成功经验二:近代统一市场的形成
四、成功经验三:“四位一体”的文教整合机制
五、成功经验四:阶层的与时俱进和有效引导
第三节近代本国民铸造的深刻教训
一、统治者以“权益”之名实施对民众权利的压迫
二、统治者以“民族自立”之名实施对外扩张和国际压迫
三、走向臣民的原因:近代本市民社会发育的不成熟
结语
一、全书观点小结
二、研究中的几点反思
参文献
附录
表l《山梨新闻》所刊“甲申事变”后民众反应的相关报道标题
表2《山梨新闻》所刊甲午战争时期的词丛
表3《山梨新闻》所刊甲午战争时期关于唤起国民的相关报道(1894年7月-1895年12月)
后记
特别鸣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