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
¥
16.4
1.9折
¥
8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富贵 著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4770389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富贵 著
-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4770389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1页
-
字数
430千字
- 【内容简介】
-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典型课程领导模式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目标,以结构功能理论、分布式领导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课程领导理论,构建了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选择了三所个案学校,通过行动研究对构建的理论模式进行了验证,并针对现实中的困难提出了有效运行的实施策略。
- 【作者简介】
-
李富贵,1970年出生,汉族。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博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原甘肃省张掖中学教学副校长,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长期在中小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编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并参与多项基础教育课题研究。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问题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问题界定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的实施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学校课程领导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学校课程领导内涵界定
(二)课程领导的职能与实践
(三)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启示
二、课程领导与共同体结合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演变脉络梳理
(二)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相关研究
三、学校课程领导模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典型的课程领导理论模式
(二)学校课程领导的实践模式
(三)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启示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一)已有研究的不足
(二)本研究的立足点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交往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一)结构功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结构功能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四、分布式领导理论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分布式领导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现行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剖析
一、四种典型课程领导模式:基于文献的检视
(一)校长课程领导模式
(二)校长与中层主任同步共治模式
(三)层级模式
(四)能动分享模式
二、我国校长课程领导模式:基于现状的透视
(一)校长课程领导模式导致课程领导主体地位缺失
(二)校长课程领导模式影响课程领导功能有效实现
(三)校长课程领导模式严重制约着学校课程的发展
三、现行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基于理性的审视
(一)批判性分析:现行校长课程领导模式的弊端
(二)理性的选择:借鉴西方理念重构共同体模式
(三)结论与愿景: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
第五章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理论建构
一、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整体构建
(一)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本质内涵
(二)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要素分析
(三)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理念及特质
二、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三个层面的分析
(一)学校宏观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二)中观学科组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三)微观课堂层面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三、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运行机理
(一)观念与意识:影响实施的条件性因素
(二)能力与制度:影响实施的基础性因素
(三)愿景与文化:影响实施的动力性因素
第六章 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实践
一、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应用的行动研究
(一)研制课程规划:以特色学校课程发展规划为例
(二)组织课程开发:以学校德育课程开发设计为例
(三)推进课程实施:以聚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例
(四)改革课程评价:以重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为例
二、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实施的阻抗调查
(一)主体: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运行的阻力
(二)体制: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运行的障碍
(三)文化: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隐性制约
三、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主体重建:形成有效能的课程领导主体系统
(二)模式重构:打造充满活力的课程领导共同体
(三)文化重生:创建共同体模式有效运行的环境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的结论
(一)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课程领导共同体模式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三)共同体模式能实现学校课程发展的目标
(四)共同体模式有效实施需要创造一定条件
二、反思与建议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校课程领导不同主体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及家长调查问卷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