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 3.4折 ¥ 70 全新
仅1件
作者夏曾佑 著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70500123
上书时间2025-01-04
本书原名《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今名。本书是第一部以近代史观分阶段地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曾得到胡适、鲁迅等人的称赞,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在夏曾佑之前,国内已经有人用新观点、新体裁写出了新式的中国通史,但此书影响更大,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
夏曾佑(1863—1924),字遂卿,作穗卿,号别士、碎佛,笔名别士。杭县(浙江杭州)人。进士,授礼部主事。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史地知识和自然知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用章节体编著《中国历史教科书》,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目录
叙 001
第一篇 凡 例 002
第二篇 凡 例 003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传疑时代(太古三代)
世界之初 002 第一节
地之各洲人之各种 003 第二节
中国种族之原 003 第三节
古今世变之大概 005 第四节
历史之益 006 第五节
上古神话 006 第六节
包牺氏 008 第七节
女娲氏 008 第八节
神农氏 009 第九节
神话之原因 010 第十节
炎黄之际中国形势 010 第十一节
黄帝与炎帝之战 011 第十二节
黄帝与蚩尤之战 012 第十三节
黄帝之政教 013 第十四节
少昊氏颛顼氏 016 第十五节
帝喾氏 016 第十六节
尧 舜 017 第十七节
尧舜之政教 018 第十八节
夏 禹 018 第十九节
禹之政教 019 第二十节
夏之列王 020 第二十一节
夏传疑之事 021 第二十二节
商之自出 022 第二十三节
商之列王 022 第二十四节
桀纣之恶 024 第二十五节
周之关系 024 第二十六节
周之自出 025 第二十七节
周之列王 026 第二十八节
周之政教 027 第二十九节
第二章 化成时代(春秋战国)
东周之列王 029 第一节
诸侯之大概 030 第二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 上 050 第三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 下 053 第四节
新说之渐 057 第五节
老子之道 058 第六节
孔子世系及形貌 059 第七节
孔子之事迹 059 第八节
孔子之异闻 061 第九节
孔子之六经 063 第十节
墨子之道 074 第十一节
三家总论 075 第十二节
晚周之列王 147 第十三节
韩魏赵 147 第十四节
田 齐 148 第十五节
七国并立 148 第十六节
秦之自出 149 第十七节
秦之列王 上 150 第十八节
秦之列王 下 153 第十九节
六国对秦之政策 156 第二十节
戎狄灭亡 156 第二十一节
周秦之际之学派 157 第二十二节
春秋制度之大概 159 第二十三节
战国之变古 164 第二十四节
自上古至秦中国幅员之大略 168 第二十五节
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极盛时代(秦汉)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204 第一节
秦始皇帝 上 205 第二节
秦始皇帝 下 206 第三节
秦二世皇帝 208 第四节
秦于中国之关系 上 210 第五节
秦于中国之关系 下 211 第六节
受命之新局 212 第七节
天下叛秦 上 213 第八节
天下叛秦 下 214 第九节
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 上 216 第十节
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 下 217 第十一节
楚汉相争 上 218 第十二节
楚汉相争 下 220 第十三节
高祖之政 上 223 第十四节
高祖之政 下 224 第十五节
汉之诸帝 225 第十六节
文帝黄老之治 227 第十七节
景帝名法之治 228 第十八节
武帝儒术之治 229 第十九节
汉外戚之祸一 230 第二十节
汉外戚之祸二 232 第二十一节
汉外戚之祸三 234 第二十二节
汉外戚之祸四 236 第二十三节
汉外戚之祸五 239 第二十四节
汉外戚之祸六 241 第二十五节
光武中兴一 243 第二十六节
光武中兴二 245 第二十七节
光武中兴三 247 第二十八节
后汉之诸帝 250 第二十九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一 251 第三十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二 253 第三十一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三 254 第三十二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四 256 第三十三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五 258 第三十四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六 262 第三十五节
匈奴之政治 上 265 第三十六节
匈奴之政治 下 266 第三十七节
匈奴之世系 上 268 第三十八节
匈奴之世系 下 270 第三十九节
南匈奴之世系 271 第四十节
北匈奴之世系 273 第四十一节
西域之大略 274 第四十二节
南道诸国 275 第四十三节
北道诸国 276 第四十四节
葱岭外诸国 277 第四十五节
汉第一次通西域 278 第四十六节
汉第二次通西域 279 第四十七节
汉第三次通西域 281 第四十八节
汉第四次通西域 283 第四十九节
西羌之概略 284 第五十节
前汉之西羌 285 第五十一节
后汉之西羌 上 286 第五十二节
后汉之西羌 中 287 第五十三节
后汉之西羌 下 289 第五十四节
西南夷 291 第五十五节
南 粤 291 第五十六节
闽 粤 292 第五十七节
朝 鲜 293 第五十八节
日 本 293 第五十九节
儒家与方士之糅合 293 第六十节
黄老之疑义 297 第六十一节
儒家与方士分离即道教之原始 298 第六十二节
佛之事略 301 第六十三节
佛以前印度之宗数 302 第六十四节
文学源流 307 第六十五节
两汉官制 310 第六十六节
汉地理 315 第六十七节
凉州诸将之乱 319 第六十八节
曹操灭群雄 323 第六十九节
刘备孙权拒曹操 325 第七十节
司马懿盗魏政 329 第七十一节
吴蜀建国始末 331 第七十二节
三国末社会之变迁 上 332 第七十三节
三国末社会之变迁 下 334 第七十四节
三国疆域 337 第七十五节
第二章 中衰时代(魏晋南北朝)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342 第一节
魏晋之际 上 343 第二节
魏晋之际 下 346 第三节
晋诸帝之世系 348 第四节
晋大事之纲领 350 第五节
贾后之乱 350 第六节
八王之乱 353 第七节
五胡之乱之缘起 356 第八节
五胡之统系 358 第九节
前赵后赵之始末 364 第十节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之始末 370 第十一节
前秦后秦西秦夏之始末 373 第十二节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之始末 377 第十三节
蜀之始末 381 第十四节
元帝王敦之乱 382 第十五节
成帝苏峻之乱 384 第十六节
晋末桓氏之乱 385 第十七节
宋武帝之概略 389 第十八节
宋诸帝之世系 393 第十九节
宋少帝之乱 393 第二十节
宋文帝被弑之乱 395 第二十一节
宋前废帝之乱 398 第二十二节
宋后废帝之乱 399 第二十三节
宋诸王之乱 401 第二十四节
齐诸帝之世系 404 第二十五节
齐郁林王之乱 405 第二十六节
齐末东昏侯之乱 407 第二十七节
梁诸帝之世系 410 第二十八节
北魏拓跋氏之世系 411 第二十九节
拓跋氏之衰乱 415 第三十节
北齐神武帝之概略 417 第三十一节
梁末侯景之乱 424 第三十二节
陈诸帝之世系 429 第三十三节
北齐高氏之世系 429 第三十四节
北周宇文氏之世系 430 第三十五节
隋诸帝之世系 431 第三十六节
晋南北朝隋之行政机关 434 第三十七节
晋南北朝隋之风俗 439 第三十八节
两晋疆域沿革 441 第三十九节
南北朝疆域沿革 447 第四十节
隋疆域沿革 451 第四十一节
附 录 45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