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蠡集——名老中医潘华信教授学验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蠡集——名老中医潘华信教授学验录

30.5 5.3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华信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

上书时间2024-06-28

尚贤文化济南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华信
  •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5911997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8页
  • 字数 268.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业医四十余年心得体会之总结,汇集文章四十八篇,分医论、学验、随笔三部分。医论方面主要是向明清以来所形成狭隘的理念提出反思,强调唐宋医学乃中医学术之总体,乃医学之正统,属医史衍革之鼎盛期,而金、元诸子俱为一时、一地、一事之学,且系唐宋之余绪。鼓扬金、元,淡化唐、宋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中医学趋向陈式化、机械化、庸俗化的症结所在。学验方面,作者承丁氏衣钵,而依托汉、唐,立足时代,有所拓展,如在附子、肉桂、熟地等药的应用上阐发新见,疗效可以重复。又如治疗咳嗽病症,目前临床常以多痰少痰来区分痰饮和燥咳,作者认为这是以量定性,根本上违背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际等等,从中突出了作者所强调的医学须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的主题,抨击了不古不今不中不西所面临的病态。随笔是概述历史上的医家和名篇。本书所有文章俱已发表,分别摘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辽宁、贵阳等地的中医期刊,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的相关医著。
【作者简介】
潘华信,男,任教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长期从事心、肺疾病证治研究,持有独特学验。1938年生于上海,幼耽诗文书画,及长,奉祖、父命学医,先后师从沪上名医朱小南、严苍山、陈苏生、裘沛然诸公。在医院工作十余年,主持病房医务,于心、肺、消化、呼吸内科证治,俱有深究。1979年起供职上海中医学院,执教各家学说研究生班课程十余年。处事敦和,治学缜密,戛戛独造。1997年赴日本讲学,折冲古今,显扬轩岐。 著作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温病系列条目》撰稿人;《中国医籍通考》副主编;《中国医籍大辞典》副主编;《叶天士医案大全》主编;《评校柳选四家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管蠡集》专刊、《新民晚报》“夜光杯”辟有“灵兰剔藓”专栏。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医  论

第一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3

第二篇 论晋唐医学的理论成就 11

第三篇 论晋唐时期临床医学之特色 19

第四篇 论金元前温病学之成就 30

第五篇 论张从正的食疗补虚 41

第六篇 论东垣阴火证治之名实 50

第七篇 丹溪养阴论与老年医学 57

第八篇 明代医家脾胃论治的特点 66

第九篇 论景岳阴虚证治 72

第十篇 纠偏颇、振坠绪、拯世溺——评王肯堂的学术

    成就与贡献 82

第十一篇 略论清代医学的折衷趋向 89

第十二篇 叶天士学术渊源探 96

第十三篇 论叶天士的辛味通补 105

第十四篇 论叶天士的甘味熄风 113

第十五篇 俞震治学思想探 118

第十六篇 学习《伤寒论》先明经络义 127

第十七篇 纵横论脾阴 137

第十八篇 阴虚刍议 147

第十九篇 集灵方对滋阴学术发展的影响 155

第二十篇 秋伤“湿”“燥”辨 164

第二十一篇 协调阴阳抗衰老 169

第二十二篇 景岳“阴”字析义 175

第二部分 学  验

第一篇 含英咀华道日新——严苍山的医学思想与

      临证经验 181

第二篇 汉唐遗绪治冠心病心绞痛——对附、桂的

      再认识 187

第三篇 古方续命汤治风本义探析 194

第四篇 燥咳论治 200

第五篇 治悸偶得 204

第六篇 叶案赏析 208

第七篇 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读丹溪治叶

      仪痢案 215

第三部分 随  笔

第一篇 《黄帝内经》概述 225

第二篇 煊赫一时的佚书《小品方》 233

第三篇 闲话孙思邈的治学精神 239

第四篇 千金难求的《备急千金要方》 243

第五篇 《原病式》的奥义所在 249

第六篇 《医门法律》的精要点 255

第七篇 一代宗师叶天士 261

第八篇 《临证指南医案》入门 266

第九篇 医界巨擘徐灵胎 272

第十篇 研究《内经》的派系举要 279

第十一篇 明清新安名医点将录 285

第十二篇 唐太仆令王冰注次《内经》的功绩 291

第十三篇 《外台秘要》鸟瞰 297

第十四篇 小议刘完素的火热理论 301

第十五篇 “治法独奇”的金代名医张子和 306

第十六篇 “温补派”泰斗张介宾独重真阴 312

第十七篇 理虚高手吴澄的独特见解 317

第十八篇 《血证论》的治血四大法 322

第十九篇 清代中西汇通派名医举隅 32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