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17.6 3.9折 45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保欣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f

上书时间2024-06-18

尚贤文化济南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保欣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15498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以宏观与微观、特殊与普遍相结合的方法,还原式地勾勒出当代文学伦理叙事的诸般现象。通过对文学写作现象的观察,推论作家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态度、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及其与时代变革间的共振关系,辨识作家们的伦理叙述所呈现的特殊历史、时代与个体美学况味。研究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追问伦理视野下的当代文学“是何”与“为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追踪它们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并进而在中国-西方、古典-现代的对话、汇通、互参与互证之中,揭示文学伦理叙事、道德叙事的一般规律。同时,在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伦理学研究的深化,和文学伦理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形成与完善,均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周保欣,安徽肥东人,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浙江财经学院中文系教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著有《沉默的风景一一后当代中国小说苦难叙述》。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伦理学等。
【目录】
引言
上编 伦理视域与文学创作类型阐释
第一章 家族叙事:历史、文化与人的伦理审思
一、历史叙述与历史的道德基础
二、家族文化:伦理批判与批判的反思
三、“个人”逸出与“社会人”伦理
第二章 乡土叙事:“冲突”美学与道德难度
一、城乡冲突与“发展”的道德
二、物质主义与“跛足”的启蒙
三、城乡善恶书写的复杂心理地形
第三章 底层叙事:左翼美学的诗学正义与困境
一、批判美学与道德的单极书写
二、视点匮乏与泛道德主义
三、底层写作的道德与美学前景
第四章 革命叙事:道德革命与“革命”的道德
一、“身体”:革命伦理的修辞与辩难
二、“人性中心论”:道德革命及其问题
三、“史识”与“史心”:回归真正人道主义
第五章 官场叙事:政治伦理与人性道德政治
一、政治伦理与官场道德
二、官场的人性与道德政治
三、官场的道德与政治文化
第六章 宗教叙事:伦理救度与价值错位
一、“属灵”与“属心”:人与神的对峙
二、“人类爱”、“现实恨”与“宗教爱”
三、神本与人本:作为一种写作的道德
第七章 生态叙事:狼现象与现代“心力”伦理
一、文学历史结构中的“心力”叙事
二、“狼性哲学”与“心力”的伦理反思
三、“人性”与“狼性”的人文辩证
第八章 两性叙事:文化抗辩的伦理与美学问题
一、深渊体验与性别道德抗辩
二、女性文学的“激情”伦理
三、女性书写与人类整体意识
下编 伦理视域与文学发展理论反思
第九章 伦理文化与文学的“中国性”
一、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学的伦理内质
二、伦理文化与审美意识形态
三、伦理文化与文学“问题”
第十章 “恶欲叙事”:历史修辞与意义迷失
一、“现代恶”及其叙事形态
二、启蒙预设与“恶”的历史修辞
三、恶欲叙事的意义迷失
四、恶欲:人的“习惯性轻蔑”
第十一章 “文学性”:道德审美位移与悖谬
一、道德悬置:虚无主义与“先锋”的遗产
二、“生命至上”:道德掩护下的迷乱与狂欢
三、苦乐叙事:受苦的道德及其文学意义
第十二章 网络写作:文学“常变”中的叙事伦理
一、民间起源与文学“底层结构”重建
二、“娱乐性”的文学叙事伦理正名
三、道德自由与自由的道德
第十三章 “无根据颂”与“80后”作家的边际伦理
一、整体性破碎与边际化的文学处境
二、边际性写作与边际化伦理
三、“80后”写作:正典化及其可能
第十四章 传统道德现代化的文学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道德的意义
二、启蒙的意理:线性哲学与“传统”的叙述语法
三、启蒙的悖谬:“传统”误读与价值延搁
四、新启蒙与传统道德的当代问题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文学”与“风俗化”叙事伦理
一、道德“不正确”与叙事非正当
二、“斗争”美学与“我们”叙事
三、“乡村”的政治与道德神话
第十六章 国家价值观:文学共同伦理与当代认同
一、国家价值观与文学的当代问题
二、文学领域国家价值观的“沙化”
三、共同伦理解体与“仇恨”美学
四、国家价值观的审美重建
结语:新世纪文学与当代道德创新
一、文学史经验与道德创新
二、道德创新的“问题”与“方法”
三、道德创新与文学创新
参考文献
寻找隐秘的河流(代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