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 0.5折 ¥ 88 八五品
库存3件
作者周成刚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47990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787513347990
上书时间2024-07-11
自序 我为什么坚持倡导国际教育
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总在说国际教育?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世界在全球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国际化。我们需要和世界交朋友,向世界学习,只有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我们才能融入世界,属于世界,改变世界。也正是基于这一朴素的信念,这几年我坚持探寻世界名校、采访写作、巡讲交流,尽个人之力,倡导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离不开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唐朝玄奘大师西行问道,寻求佛教真经;明代郑和率队七下西洋。1847 年,中国位留学生容闳,漂洋过海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浩浩荡荡的西学东渐运动。
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向美国派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批75 名留学生。从此,出国留学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奋发图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际教育的本质,就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实践。事实上,世界各地的教育实践各具特色,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在新大陆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活力四射,生机勃发;英国注重精英教育,依赖社会精英来治国理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主张因地制宜,充分整合资源,既有继承,又鼓励创新;欧洲的发达国家一贯坚持普惠民众和公平的教育机会;亚洲的一些教育强国注重东西结合,兼容并蓄,例如日本的“稳”,
韩国的“潮”,新加坡的“新”。这些国家的教育实践与时俱进,立足亚洲,放眼世界。
2013—2019 年间,我带领新东方团队,每年1~2 次出国考察,总行程40 万里,走访了20 多个国家、200 多所世界名校,和教师、招生官以及中国留学生进行了500多次访谈,感触良多。说实话,不同国家的教育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但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是我们一直希望寻找的答案。
通识教育和全球视野
大多数发达国家或者教育强国,特别提倡全球视野和通识教育。全球视野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全世界的背景里,这样才能登高望远,胸怀世界;通识教育指的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框架,这是我们成为优秀专业人才的必要
前提。也就是说,无论你未来选择什么专业,要想真正有所发展,都应该首先拥有这些
基本知识。
因此,欧美很多名校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强调通识教育,让学生有机会去充分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清楚自己的喜好和追求,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然后再进入专业学习。这样个人发展方向会更明确,也可以避免误入歧途。简而言之,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育才,后两者结合,才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所谓的创新,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而批判性思维就是在所有这些方法里找出好的路径。两者珠联璧合,缺一不可。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进步的希望,孩子们能否获得这些素养和教育理念有重大关系。在我走访那些发达国家的时候发现,单向的、填鸭式的、划重点、死记硬背式的教育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开放、讨论、互动
和合作式的教育,教师会引导孩子提问,鼓励孩子挑战,和学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如今,我国的经济总量日益提升,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依然面临着被人“掐脖子”的困境,例如芯片不足,发动机不行,缺少光刻机等,某些关键领域还是要看别人脸色吃饭。落后就要挨打,引领就需要创新。可以说,创新成为我们国家当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这不仅需要我们给孩子提供新的教育环境,还要从上到下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世界各地的教育都在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如果我们的孩子接
受的教育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他们很难在未来的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
因材施教和情景式教学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用同一种方式来评价不同的孩子,这既不符合个人发展模型,也不符合国家发展需要。
中国学生在2018 年的PISA 测试中取得了分,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别人的两三倍。调查还显示,中国学生在归属感一栏的评分是排在后面的,他们不喜欢去学校,害怕去学校。在成长的心态方面,中国孩子的评分又是靠后的,因为大家觉得我别无选择,只能学习。
芬兰的教育改革是全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我曾经走访了芬兰的罗素中学。罗素中学在1987 年就开始了改革,是芬兰中小学教育创新的典范。罗素中学取消了年级制,采用了模块式和情景式的走读制。这些模块的学习不是靠一门学科,而是需要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来寻求答案,是到真实环境中去解决问题。罗素中学敢为人先,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
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不少孩子从小学一口气读到博士,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高薪工作,没有其他的目标。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教育背后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孩子的发展常常后劲不足。没有理想的支撑,我们做什么都很难坚持下去。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的进程,依靠大学几年的学习就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我专门就此采访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陈永财教授,他说新加坡的教育始终在求新求变,不会停止变革的脚步。他们为国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相信现代知识每五年就会更新一次。正是因为有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新加坡这么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小国,才得以在亚洲和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2001年,日本政府曾经制订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要在21 世纪前50 年拿下30个诺贝尔奖。进入21 世纪以来,日本居然已经斩获了20 个诺贝尔奖,几乎每年一个。在日本京都大学采访的时候,那种安静、不慌不忙的教育氛围让我印象深刻。这些学者个个低调、谦卑、踏踏实实,学校也绝不干涉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拥有自由的学术和科研空间,这种和谐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一路走访下来,耳闻目睹多了,体会多了,观察和思考也在不断成熟。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家长和孩子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甚至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他乡的教育,这正是我写这本《不一样的成长》的初衷。
记得“探寻世界名校之旅”活动开启后,我出的本书叫《镜头里的世界名校》。这本书出版后成了一本国际教育畅销书,长期位居“十大助力出国之路的留学指南”畅销书的榜首。我始终觉得这本书图片太多,文字太少,有点意犹未尽。所以后来就有了《由东向西看教育》和《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这两本书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至少做到了图文并重,弥补了本书的缺憾。
如果说本书是用大量图片以及少量文字直接激发读者的兴趣,第二、第三本书是希望推广国际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那么这本《不一样的成长》就是开始从宏观走向微观,帮助孩子和家长具体了解世界名校的实力以及它们的教育魅力,回答家长心中有关国际教育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开始付诸行动。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部分是对50 所世界名校的介绍,通过故事、数据、事实和逸事等,生动讲述这些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第二部分就是跟在每一篇名校介绍后面的“国际教育问答”,这些都是我或者很多家长觉得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的回答都是我个人的体悟,肯定不是标准答案。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章的配图,这也是我过去几本书的一个共同特色。本书的配图几乎都是全新的,我把名校探访过程中拍摄的上万张照片又细细捋了一遍,找出了不少自己满意的配图。由于本书名校和问答涉及面广泛,少量图片只得从图库购买,或者求助校方,甚至直接请海外的友人帮忙拍摄。书里的每一张配图都由我认真挑选,力求配图能紧扣主题,为阅读提供更加直观的帮助。
《不一样的成长》是一本国际教育启蒙书,总结了我近几年对国际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孩子的国际化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写到这里,正好传来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冠的消息。这个18岁的姑娘是混血儿,她的父亲是外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英语是母语,中文也说得溜;在美国上学,也来中国接受课外辅导;喜爱运动,也热衷学习。更重要的是,她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自我,跨越能力、思维和文化的边界,以全球视野去拥抱世界。
这也许就是国际教育的意义所在。
本书是新东方CEO周成刚继《镜头里的世界名校》《由东向西看教育》《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后的重磅新作,也是一本写给中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启蒙书。
全书包含7大留学目的地,50所世界名校的生动介绍,50个家长们关心的国际教育问题的解答,以及近300幅高清名校风采影像。
本书旨在助力那些未来有留学计划、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庭更加深入地认识国际教育的本质,包括通识教育、全球视野、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因材施教、情景式教学、追求幸福感、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操性内容,包括如何申请奖学金、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分析、申请国外大学的多远路径等内容,可以极大地拓宽读者的视野,打开教育思路,从各个维度提前为国际教育之路做好准备。
1.新东方CEO周成刚2022年重磅新作。50所世界名校介绍,50个国际教育问答,300幅高清世界名校图片。探索世界名校育人理念,拓宽中国家庭的教育视野,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选择。
2.助力中国家庭全面了解国际教育的启蒙之书。帮助家长和孩子具体了解世界名校的实力以及它们的教育魅力,回答家长心中关于国际教育的疑问。
3. 开拓中国家长和孩子眼界和格局的实用之书。家长的视野有多大,孩子的道路就有多宽。本书的写作初衷在于,希望更多的中国家长和孩子能够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甚至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他乡的教育。帮助家长看到更多元、更丰富的成长选择,拓宽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4.面向未来时代发展的教育指南,提供变革环境下的教育参照系。面对当前教育改革大势、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和不确定的未来,很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亟需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作为参照系。阅读本书,你将了解世界名校为了帮助学生应对未来的挑战,着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素质。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家长都可以融入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