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常识--跟大师学国学978710107511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佛学常识--跟大师学国学9787101075113

12.43 6.2折 2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南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太虚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5113

出版时间2010-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0元

货号9787101075113

上书时间2024-05-11

果核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太虚,我国近代著名高僧、佛学家。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学的研究、弘扬和改革事业。先后创办多所佛学院,培养佛学人才。他还远赴欧美、东南亚讲经说法,弘扬佛学,是为中国僧人赴欧美传播佛教之始。太虚大师以法相唯识宗为理论基础,吸取佛礅其他宗派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他不固守旧学,积极接纳近代各种进步思潮,并用以改革佛学以及僧制。今天,我们把太虚大师的《佛学ABC》(《佛学概论》)和《中国佛学》合集出版,定名为《佛学常识》,希望大师深入浅出的阐释能够给予年轻的读者朋友以更好的帮助。

目录
佛学概论
  绪言
  上编  学史
  第一章  释尊略传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三章  中国佛学略史
  第四章  各地之佛学略史
  下编  学理
  第一章  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
  第二章  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学
  第三章  一实相印大乘不共学
  第四章  概括
  第五章  结论
中国佛学
  第一章  佛学大纲
  第二章  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第三章  禅观行演为台贤教
  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净土行
  第五章  中国佛学之重建
附录一  我之宗教观——十四年秋在苏州东吴大学讲
附录二  我的宗教经验——二十九年二月在舍卫国对佛教访问团团员讲
附录三  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二十九年七月在汉藏教理院暑期训练班讲

内容摘要
 本书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学》的合集。
《佛学概论》从“学史”和“学理”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中国佛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其中不乏有趣的佛典故事。
此次出版,还将太虚大师《我之宗教观》、《我的宗教经验》、《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三文附于书后,以便读者朋友更好了解太虚大师和他的佛学思想。

精彩内容
 自汉明帝夜梦金人,派蔡悟等十八人,迎摩腾竺法兰白马驼经像来后,支那佛法,即增高继长,迄今流衍不绝。但初时摩腾等,仅于经中搞译若干条法义,以示于人而已。若今所传《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之类,其次渐抽译《阿含》等一品数品,或其余小部之经,大概皆小乘经也。
嗣乃渐译《般若》、《法华》等大经,然未译论也。至鸠摩罗什始译小大乘论;《成实论》即译于其时者。其后小大乘经及论,翻译渐备,真谛三藏译论颇多,《俱舍论》曾由一译,复由玄奘三藏重译。又曹魏时法时尊者,虽创受戒,律论未度。晋释道安等,以僧伽阙仪律,颇忧及之。至罗什渐出大部经论,并与觉明三藏,共译《萨婆多》部之十诵律,事半未就,得僧伽罗叉续成之,共六十五卷。是支那有广律之始也。复由佛陀耶舍译出《昙无德》部之四分律,共六十卷。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七叶窟内根本上座部之僧祗律,得四十卷;而法显邀求那跋陀罗译《弥沙塞》部之五分律,亦成三十卷。当时四并传行,唯后代则独宏《昙无德》部耳。至迦叶遗律,唯传戒本,其广律未传,应即僧祗律也(按戒本梵名波罗提木叉,广律梵名毗尼或毗奈耶)。至唐时义净三藏译根本一切有部律甚多;此外若鼻奈耶律,至赵宋时犹有翻译,然束之大藏,未有宏传者也。尝观各部之广律,所述律文及缘起之迹,大致从同,出入甚少,足见其是从一本转钞,各宗派分诵耳。至其造论解说,则各彰宗义,异同者多。各宗释律之论,东传者凡五:一毗尼母论,二摩得勒迦论,此二是宗萨婆多律立论者;三善见论,此解四分律者;四萨婆多论,此亦释萨婆多之十诵律者;五明了论,则依正量部律立论。四律五论,为中土从古所传称之小乘律也。于后汉西晋间,支谦竺法护支娄迦谶等,始稍稍翻译《般若》、《法华》等经,而未能盛宏也。大乘论则犹无传译之者。逮鸠摩罗什始广译大小乘经律论,且宏讲之。嗣后佛陀跋陀罗、昙无谶、菩提流支辈,翻传《涅槃》、《华严》、《地持》、《十地》等经论,流通颇盛。至真谛渐译讲唯识诸经论。入唐初玄奘译传最富,义净所译亦间及唯识。善无畏、金刚智、
不空专从事译密教。实叉难陀重译《华严》。赵宋初施护法天等所译,大乘密部居多。此皆其表表可知者。今综合观多,童寿为法性经论之大译师,玄奘为法相经论大译师,不空为密部经论大译师,而觉贤、真谛、善无畏,亦其次焉。
第二节 宗派之成立宗派之成立,首为大乘三论宗或四论宗,以中论十二门论百论或兼大智度论为主也。同时有小乘之成实宗,以成实论为主。已而有涅槃宗,后归天台。地论宗后归华严。摄论宗后归法相。异军突起者则有达磨菩提西来传佛心印之禅宗,而新旧译之《俱舍论》,则成俱舍宗。所译诸律虽并行,后渐趋重四分律。至唐道宣成南山律宗;据《法华》而为综合之开建者,则为由慧文、慧思到天台智者之天台宗。由不满旧译而赴印研求者,则有玄奘东归后所传之法相宗。继是而更为综合之开建者,则有杜顺、智俨到贤首之华严宗。净土宗则萌芽于庐山慧远之莲社,成立于唐之善导,而殿以唐开元间善无畏等传来之密宗。然禅宗亦至唐初曹溪惠能而始确然成立焉。除俱舍、成实二宗与四分律宗为小乘外,余均大乘宗派。总称十
三宗。而《涅槃地论摄论》归入天台等后,则为十宗,四分律蜕化为融小成大之南山宗,乃归结为大乘八宗与小乘二宗。
第三节 唐末以来之变迁
唐武宗毁佛教而各宗衰落,禅宗以简单易行,恢复后遂独盛行。入宋之后,影响为宋明理学,与中国之思想界发生极大关系。他若天台宗华严宗之学说,赵宋以来亦流传不绝,而亦为较能调和中国思想者。至深入通俗之心理者,则为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说;而普及民间者,则为密宗余流
之忏焰,与净土宗之度亡。历元明而入清,禅宗既衰,求简易笃切之行,颇有会归净土宗之势,而南山律宗,在宋及明清间亦有继承之者,故至今犹不绝焉。元有西藏之红派喇嘛,明清有藏蒙之黄派喇嘛,皆曾入居于中国之北方各省,但与华土僧俗,皆未发生大关系;而至近二十年来,以日本及南洋、西洋之交通便利、思想输灌之影响,先以恢复初唐之故有,进之遍究全藏,旁探锡兰、西藏而溯巴利文梵文原典,当非复宗派传统之可拘蔽而入世界佛学之新时代矣。P17-2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