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遗传学(第2版/中职检验/配增值)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学遗传学(第2版/中职检验/配增值)

30.2 6.2折 4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旭;孙全富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

上书时间2024-06-27

尚贤文化东营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旭;孙全富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7343299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能核技术应用发展迅猛,核能发电、核技术应用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学事业、科学研究和军事等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然而,核和辐射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受到一定剂量辐射照射时,可能引起急慢性放射病,甚至导致死亡。核能是清洁和安全能源,为保障我国核能核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建立完善国家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决策、指挥和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队伍,编辑和出版《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为广大应急管理和处置人员提供一部科学、严谨、实用的培训教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书共八章。第一章辐射防护基础;第二章生物剂量学方法及其应用;第三章应急准备与响应;第四章辐射监测与剂量估算;第五章应急行动水平与应急响应行动;第六章核或辐射突发事件现场救援;第七章核或辐射突发事件的临床救治;第八章核或辐射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
苏旭,辐射安全所首席专家,亚洲辐射防护协会副主席、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核和放射处置组组长、国家处置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放射性疾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组组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辐射防护基础/1

第一节核物理学基础/1

一、原子物理学基础/1

二、核裂变与核聚变/3

三、电离辐射/4

第二节放射性及其单位/5

一、放射性衰变/5

二、放射性衰变规律/8

三、放射性活度/8

四、其他粒子辐射/9

五、天然放射性/9

六、感生放射性/10

第三节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10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0

二、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3

三、核辐射的穿透能力/17

第四节辐射防护中常用量和单位/17

一、总论/17

二、剂量学基本物理量/18

三、辐射防护评价量/20

四、辐射防护实用量/26

第五节辐射防护体系/28

一、ICRP建议书/28

二、实践正当性/31

三、辐射防护最优化/32

四、剂量限值/33

五、辐射防护水平及剂量约束/34

第二章生物剂量学方法及其应用/42

第一节放射生物学基础/42

一、辐射生物效应/42

二、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48

第二节生物剂量学方法/51

一、概述/51

二、生物剂量学指标/52

三、染色体畸变分析/53

四、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易位)分析/59

五、早熟凝集染色体环或断片分析/60

六、微核分析/61

七、体细胞基因突变分析/62

八、生物剂量计新方法/67

第三节生物剂量学方法在核或辐射突发事件中的应用/67

一、染色体畸变分析的应用/68

二、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易位)分析的应用/81

三、早熟染色体凝集分析法的应用/86

四、微核分析的应用/87

第三章应急准备与响应总则/91

第一节相关法律法规/91

一、国际公约/9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9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92

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93

五、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94

六、国家核应急预案/94

七、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94

八、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95

九、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95

十、国家级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和救援分队管理办法/96

十一、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建设规范/96

第二节应急准备与响应标准/97

一、国际标准的演变/97

二、国际标准及技术文件/98

三、国内标准/101

第三节国家卫生应急组织/102

一、国家卫生健康委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102

二、相关部门职责/103

三、核或辐射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具体任务/105

第四节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07

一、职责和任务/107

二、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人员分工/108

三、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111

四、卫生应急救援装备/113

第五节辐射源分类及事件分级/115

一、辐射源及其分类/115

二、核和辐射事件分级/117

第六节应急分类及应急准备/121

一、应急分类/121

二、应急准备类别及管理安排/122

三、应急状态分级/126

第七节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响应/127

一、核事故卫生应急的响应/127

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响应/131

第八节卫生应急的终止和评估/135

一、卫生应急的终止及后续行动/135

二、应急评估和预测/136

第四章辐射监测与剂量估算/138

第一节辐射监测基本方法/138

一、辐射事故剂量重建基本方法/138

二、用于核事件应急监测的操作干预水平/139

三、操作干预水平在防护策略中的作用/141

第二节常用监测及剂量评价/142

一、个人监测/142

二、场所监测/150

三、剂量评价方法/152

第三节辐射源和环境监测/178

一、辐射源监测/179

二、环境监测/183

第四节食品和饮用水监测/189

一、样品的采集和储存/189

二、样品的预处理/193

三、分析方法/195

四、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199

第五节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中的剂量评价方法/200

一、概述/200

二、基于地面监测的剂量估算/202

三、基于食品摄入的剂量估算/214

四、基于皮肤监测的剂量估算/223

五、基于甲状腺监测的剂量的估算/226

第六节应急监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226

一、γ监测仪器/226

二、β监测仪器/228

第七节应急监测和评价的质量控制/233

一、核素分析的质量控制/233

二、测量和分析方法的判断阈和探测限/235

三、测量或估算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236

四、测量和分析结果的表示/239

第五章应急行动水平与应急响应行动/240

第一节应急行动常用术语和剂量学量/240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240

二、应急照射情况下使用的剂量学量/241

第二节应急行动水平/244

一、减少确定性效应的一般准则/244

二、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应急行动水平/245

三、应急工作人员的受照指导值/249

第三节应急响应行动/249

一、隐蔽/250

二、个人防护方法/251

三、服用稳定性碘/252

四、撤离/254

五、避迁/254

六、控制食物和水/254

七、控制出入/256

八、人员除污染/256

九、地区除污染/257

十、医学处理/257

第四节心理干预/258

一、引起公众心理恐慌的主要原因/258

二、心理恐慌的主要特征/259

三、引起公众心理恐慌的案例/259

四、应急人员的心理干预/260

五、公众的心理干预/261

第六章现场医学救援/264

第一节现场救援的目的、原则和任务/264

一、目的/264

二、基本原则/265

三、基本任务/266

第二节现场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266

一、概述/266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267

三、个人防护装备的分级/268

四、现场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271

第三节现场救援准备和响应/274

一、现场救援队员集结/274

二、出发前的准备/274

三、救援队现场待命/275

四、建立现场卫生应急救援区(UPZ区)/275

五、现场搜寻伤员/276

六、应急救援工作流程/276

七、现场抢救/277

八、临时处置站的救援行动/278

第四节人体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现场监测/279

一、伤员污染监测/279

二、伤口污染监测/280

三、眼、耳、口和鼻污染监测/280

四、监测后的评估方法/281

第五节现场伤员分类/281

一、概述/281

二、伤员分类的目的和意义/283

三、伤员分类原则/284

四、伤员分类/285

五、检伤方法/289

六、伤员分类标签/292

七、现场分类实施/297

八、电子伤票/298

第六节过量照射人员的现场处置/298

一、一般概念/298

二、基本要求/299

三、现场处置/299

第七节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处理/301

一、一般概念/301

二、处理原则/301

三、基本要求/302

四、处置行动/302

五、阻吸收/303

六、促排/303

第八节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的现场处置/304

一、一般概念/304

二、基本要求/305

三、处置行动/306

四、洗消流程和技术要求/308

五、现场洗消场所及移动洗消设施的技术要求/311

第九节生物及环境样品采集/312

一、一般概念/312

二、基本要求/312

三、现场样品的采集实施/313

四、血液样品的采集/313

五、身体局部受照时的样本采集/314

六、人体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时的样本采集与处理/314

七、人员可能受到内污染时的样本采集与处理/315

八、现场样品的处置/315

第十节伤员转运和救援终止/315

一、一般概念/315

二、基本要求/316

三、伤员转送的实施/316

四、伤员运输途中的注意事项/317

五、现场救援终止条件/317

六、现场撤离/318

七、现场救援终止后的行动/318

第七章院内医学管理与临床救治/319

第一节院内应急准备与响应/319

一、院内应急准备/319

二、院内的放射性污染控制/322

三、应急区伤员处理和应急人员离开程序/324

第二节污染人员的医学管理/326

一、一般考虑/326

二、管理原则/327

三、二次洗消/327

四、去污及样本管理/329

第三节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置/330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330

二、导致内污染的可能场景/331

三、内照射危害/331

四、放射性核素在人体的代谢基础/332

五、临床表现/333

六、实验室检查/334

七、诊断/334

八、治疗/336

九、常见放射性核素促排治疗方法/338

第四节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救治/348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348

二、病因/349

三、临床表现/34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52

五、治疗/356

六、转归及预后/359

第五节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救治/359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359

二、病因/360

三、临床表现/36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61

五、治疗/364

六、预后/364

第六节放射性复合伤的临床救治/365

一、基本概念与术语/365

二、病因/365

三、复合伤的基本特点/366

四、临床表现/366

五、诊断/369

六、治疗/370

七、预后/372

第八章案例分析/373

第一节概述/373

第二节日本福岛核事故/378

一、概况/378

二、事故经过/379

三、事故主要原因/384

四、经验教训/384

第三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85

一、概况/385

二、事故经过/386

三、事故主要原因/389

四、经验教训/389

第四节美国三哩岛核事故/390

一、概况/390

二、事故经过/390

三、事故主要原因/392

四、经验教训/392

第五节巴西戈亚尼亚铯源事故/393

一、概况/393

二、事故经过/393

三、事故主要原因/396

四、经验教训/396

第六节泰国SamutPrakarn辐射事故/397

一、概况/397

二、事故经过/397

三、事故主要原因/399

四、经验教训/399

第七节苏联吸入致命210Po事故/400

一、概况/400

二、事故经过/400

三、事故主要原因/400

四、经验教训/400

第八节美国三例239Pu职业污染事故/401

一、概况/401

二、事故经过/401

三、事故主要原因/404

四、经验教训/404

第九节美国90Y放射性药物治疗事故/405

一、概况/405

二、事故经过/405

三、事故主要原因/405

四、经验教训/406

第十节山西忻州辐射事故/406

一、概况/406

二、事故经过/406

三、事故主要原因/408

四、经验教训/409

第十一节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409

一、概况/409

二、事故经过/410

三、事故主要原因/411

四、经验教训/411

第十二节河南新乡“4·26”60Co辐射事故/413

一、概况/413

二、事故经过/413

三、事故主要原因/414

四、经验教训/415

第十三节吉化建设公司γ放射源超剂量伤人事故/415

一、概况/415

二、事故经过/415

三、事故主要原因/417

四、经验教训/417

第十四节南京“5·7”放射事故/418

一、概况/418

二、事故经过/418

三、事故主要原因/419

四、经验教训/419

第十五节河南杞县放射源卡源事件/420

一、概况/420

二、事件经过/420

三、事件主要原因/421

四、经验教训/422

参考文献/42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