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

33.2 4.8折 69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潘成鑫 著;张旗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9

上书时间2024-06-15

尚贤文化东营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澳]潘成鑫 著;张旗 译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86833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0页
  • 字数 26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中国向世界所做的“和平崛起”的承诺至今不能让西方消除对中国威胁的恐惧?为什么曾经坚信中国是一个机遇并应接触中国的主张现在在西方失去了市场?为什么讲述“中国故事”首先需要了解西方对中国崛起的叙事?如果您关心这些问题,那么《国际政治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 中国崛起的西方叙事》将会给您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解析。
【作者简介】
潘成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高级讲师、阿尔弗雷德·迪肯公民与全球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外交、中美关系、中澳关系、西方中国学研究及批判性国际关系理论。曾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关系学名著系列》的编委,先后在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任访问学者,2015年秋应邀到外交学院讲学,2016年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EndeavourResearchFellowship。
张旗,北京大学博士。2012~201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北京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博士学位,被评为北京大学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2年获山东大学法学(国际政治)硕士学位,所撰写的硕士论文被评为山东大学和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外交和全球治理。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引论:西方对中国崛起叙事中的知识、欲望与权力
中国崛起文献的涌现
中国观察很少观察自身
为什么要观察中国观察
知识、欲望和权力:一种解构和建构分析框架
本书概要及简短反思
第二章 威胁与机遇:一副双焦镜
中国崛起的西方解释范式
什么是范式?
“中国威胁论”范式
基于能力的“中国威胁论”话语
基于意图的“中国威胁论”话语
“中国机遇论”范式
“十亿顾客”:经济机遇论
中国的民主化:政治和道义机遇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全球一体化的机遇
“我们都是熊猫对冲者”:双焦镜的纠结
第三章 恐惧和幻想:西方自我与他者想象中的新殖民欲望
中国观察实为现代西方的一种自我想象
畏惧中国:西方/美国殖民欲望中的“中国威胁论”范式
“中国威胁论”反映的是西方自我想象
“中国威胁论”范式中的西方自身建构
建构他者的“中国威胁论”
作为西方和美国自我幻想的“中国机遇论”范式
“机遇论”范式对中国的他者化
作为西方自我想象的“中国机遇论”
第四章 “中国威胁论”与恐惧政治经济学
权力/知识与恐惧政治学
“中国威胁论”与美国的恐惧政治经济学
美国军事凯恩斯主义和军工复合体中的“中国综合征”
美国“中国威胁论”群体中的权力知识互动
第五章 “中国威胁论”:自我实现的预言
构想一个敌人的代价是什么?
“中国威胁论”范式及遏制政策的社会建构
作为社会建构的“中国威胁”:相互回应的一例
民族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大众和知识分子对西方遏制的回应
美国的遏制与中国的外交回应
作为自我实现预言的“中国威胁论”
第六章 “中国机遇论”:虚假的承诺和错误的前提
中国机遇:一个正面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中国机遇论”范式的错误前提
“中国机遇论”的虚假承诺
超越对自我与他者的绝对性建构
单边转变还是相互回应?
一种特殊的关系?
追求中国的归附:不可能实现的使命
第七章 幻灭的国际政治
“还击”:西方对华战略的强硬转变
幻想中国与西方的幻灭
从幻灭到恐惧:范式转换与对华政策调整
从希望到幻灭:作为“中国幻想”的“中国机遇论”
第八章 中国观察:走向反思和对话
中国知识和自我反思
中国知识与对话
参考文献
索 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