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耕耘:金善宝传
¥
40.1
3.1折
¥
12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杜振华 陈孝 吴景峰 金作怡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4691422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振华 陈孝 吴景峰 金作怡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91422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50页
-
字数
364千字
- 【内容简介】
-
金善宝先生是我国现代农业科学和教育的先驱。他的一生值得讴歌和学习。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科学家为改变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科学落后状况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从而激励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农业、勇于为农业现代化献身。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老骥伏枥、壮志不已的进取精神,永远是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 【作者简介】
-
杜振华 陈孝 吴景峰 金作怡
精彩内容:
章 会稽山麓走出来的农家子
一个山村农家子
浙江省杭嘉湖原南端的会稽山苍翠秀丽,耸立于绍兴、诸暨边界。自会稽山蜿蜒曲折,分出无数犬牙交错的大小山岭,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支脉,风景秀丽,松柏成林,桑树、柿子树、茶树丛生其间,据论语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句,得名乐山。乐山山中有一条狭长的峡谷,长约两公里,峡谷两边布满巨大的岩石,潺潺泉水汇聚成一条小溪,穿流于峡谷之间,溪水清澈见底,长年不断。峡谷的东西两端坐落着两个村庄,东端位于峡谷之内的村庄名为石峡里,西端位于峡谷之的村庄名为石峡。两村相距1.5公里,均海拔600米以上,山区约占面积90%,耕地只占5%,常年照偏短,春秋两季雨量充沛,夏季气温凉爽,适宜竹林生长。1895年7月2(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我国有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金善宝诞生在石峡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里。
石峡村距离诸暨县城(今诸暨市)26.5公里,距离绍兴市约40公里,全村300多户人家,聚族而居,姓金。村中流传着许多祖先以孝、友、和、睦、勤、奋治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教育了石峡村的子孙们,邻里和睦相处,代代相传。时至,久居闹市的人们,走进这座峰回路转的山村,仍能感受到清新、淳朴、友好、和睦的氛围,面对青山奇峰,潺潺流水,有恍入仙境之感!
村里人一部分以种桑、养蚕、种植茶树、生产土茶叶维持生计;大多数以山上毛竹为原料,制造土纸。石峡村人的祖先是依靠本村丰富的毛竹资源,以做手工纸为生。手工纸的原料是竹中的二黄篾。当春笋长成竹时,当地农民大量劈篾,将剩下的二黄,经过截断、浸水、入灰浆、蒸煮、清水洗涤、温火焖蒸、磉浆、烘纸等10多道工序,前后历时3个多月才能制成。人们把这种纸叫作“鹿鸣纸”。“鹿鸣纸”呈米黄,质地薄而轻,松软、细腻。它是做折扇的原料,字学画的理想用纸,又是东南亚各国做锡箔、抄写佛经的必需用纸。全村纸业兴盛时有80余家作坊。这些纸运到绍兴,转到沿海地区及东南亚,是当时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清道光末年,金善宝的曾祖父朝品公见石峡村通往村外的小道上横贯一条小溪,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不便,为了方便村里交通,朝品公用经营造纸挣的钱在这条小溪上修建了一座桥,起名余庆桥。余庆桥建成后,乡亲们进出村落再也不用绕弯路了,特别是村内造纸作坊从山上砍下的毛竹和制成的鹿鸣纸,都可以从桥上运进运出,为促进石峡村的造纸业、蚕桑、茶叶等山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时至,村民们走过这座余庆桥时,仍会想起出资建桥的朝品公。
朝品公还修建了一座余庆堂,供子孙们居住。朝品公有五子,长子启明公是金善宝的祖父,分得余庆堂正房两间。因此,金善宝出生时,居住在余庆堂的叔伯兄弟们有五六家之多。启明公仅生一子,即金善宝之父安浦公(波)。安浦公是清末一名秀才,在石峡村一所私塾里教书,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深得村里人的敬重。附近几个村庄,每遇邻里纠纷、兄弟分家等事宜,都常请安浦公主持公道。全家生活主要依靠安浦公微薄的收入维持,金善宝之母何金莲以养蚕为副业,贴补家用。
金善宝出生时,他的父亲安浦公已经40多岁了,金善宝只有一个哥哥善同11岁。安浦公人到中年又得幼子,十分宝贝故而给这个小儿子起乳名九斤,学名按家谱“善”字排后面加上一个“宝”字,这个名字,深深渗透了安浦公夫妇对金善宝的珍爱之情。
童年的金善宝,常常和小朋友一起去“溪窄窄,水涓涓,泉清鱼尽现”的小溪里捉泥鳅、摸螃蟹,走过小溪攀登上对岸“驱石填江事不常,万峯飞舞向钱塘”的山岭里,掘竹荀、挖番薯,采柿子、摘桑葚,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金善宝从7岁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父亲对管教十分严格,对他也不例外,金善宝常常因为淘气遭受父亲的戒尺之苦。有时,幼小的金善宝耐不住枯燥学,偷偷和邻里几个孩子相伴去山上玩耍,一旦被父亲发现,不了一顿痛打,他的两只小手常常被父亲的戒尺打得又红又肿,这时,金善宝的母亲会心疼地抱着他,哭着说不读了!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金善宝在私塾读了7年,年识字,读百家姓千字文;第二年开始读诗经左传,唐诗、四书。四书中,他对孟子的印象深,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句子成为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准则。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绍兴农业歉收。正月,绍兴、诸暨县城(今诸暨市)发生饥民米风潮。7月,秋瑾女士被清朝杀害,石峡村村民有人在绍兴府轩亭目睹这一情景,回村后绘声绘地讲述给乡亲听,轰动了整个山村。几千年来,忠君顺民的思想禁锢着山村,男尊女卑被视为天经地义,女子敢于出来反对朝廷,提倡、,提倡男女等,是闻所未闻的奇事。更
- 【目录】
-
导 言
第一章 会稽山麓走出来的农家子
一个山村农家子
不寻常的母亲
风云变幻中成长 攻读“南高”农科
师从名师邹秉文
第二章 农事试验场的技术员
献身小麦
创办梓山小学
第一批小麦改良品种
喜逢知音
第一篇中国小麦分类论文
广泛的农业科学实践
师生相处十年
第三章 执教浙大、赴美深造
第一次走上大学讲台
笕桥农场的试验
完成《实用小麦论》书稿
考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
身在异国他乡 心系祖国农业
不图文凭 只求真知
留学的三点体会
第四章 应聘中央大学教授
讲课的特点
中国第一本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
多种农作物科学实验成果
“中大2419”“矮立多”的选育
抗战全面爆发,迁徙八千里的“中大2419”
大轰炸下完成研究论著 贫病交困中发现云南小麦
抗战烽火中的教与学
第五章 雾都灯塔指引下
初识周恩来
如获至宝的《新华日报》
心向延安
组织自然科学座谈会
抗战胜利 毛主席接见
参加革命师生“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游行
农艺系办公室失火之谜
点燃“五二○”的火焰
在江南大学迎接解放
五张任命书 任重而道远
千方百计抗灾救灾
投入新中国建设
十八年的愿望终实现
第六章 南京农学院首任院长
为教学奠定基础
以挚诚平息风波、团结奋斗办校
开创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形式
制定十二年科研规划
创建中国第一个农业历史研究机构
参加匈牙利玉米育种会议
入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
荣获苏联通讯院士称号
出席苏联10 月革命40 周年庆典 第九章 第八十二个春天
重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队伍
迅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建议
赤子之情报母校
为“六五”至“八五”攻关改善科研条件而奔波
为壮国威,实现了“建一栋新大楼”的夙愿
为河南小麦生产献良策
鼎力支持“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
对“三江平原”考察的建议
福建农业有特色
一块试验地成为“北京市永久绿地”
第十章 小麦品质育种的探索
关注小麦品质改良已久
中字号小麦的选育
面包小麦品种的展示和鉴定
第十一章 小麦科学理论的创新及相关著作 236
主编《中国小麦栽培学》
主编中国第一部农作物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志
(1 — 3 辑)》
主编中国第一部作物品种及系谱分析《中国小麦品种
及其系谱》 241
主编《中国小麦学》 243
主持“小麦生态研究”重大课题编撰“中国小麦生态”
相关专著
组织编撰《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
《农业哲学基础》填补了我国哲学领域中农业哲学的空白 我国第一部“实用农业小百科全书”《现代农艺师手册》
《中国现代农学家传》
第十二章 百岁人生家国情
“小麦是我的宝”踏遍山川人未老
关爱年轻一代 鼎力创新人才
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情牵海峡彼岸
难忘故土
以农为本的国际交往
九十三岁贺“九三”
喜见桃李满园
风雨六十年
中央领导的支持和关怀
精神永存
结语 凌霜傲雪一枝春
附录一 金善宝年表
附录二 金善宝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